劇情介紹
7月20日,第四屆國醫(yī)大師和第二屆全國名中醫(yī)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榮獲“國醫(yī)大師”的稱號。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今年已74歲高齡的張伯禮院士依然保持每天十分緊湊的工作安排,參加學術會議、臨床帶教學生、門診坐診……
74歲的張伯禮院士依然保持充沛精力
2020年5月的一天,今晚報記者記錄了張伯禮院士一天滿滿的行程。①
上午8:30至12:00,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藥抗疫與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論壇;
10:00至12:00,天津市大中小學“抗疫第一課”專題報告會。
其中,為了不錯過“抗疫第一課”專題報告會,張伯禮院士將北京現(xiàn)場出席論壇改成了網上研討。
10時,天津市“講抗疫故事 增制度自信 擔報國使命”抗疫思政課專題巡講首場報告會在津云中央廚房開播。張伯禮院士以親身經歷,生動講述一線醫(yī)護人員臨危不懼、最美逆行的故事。
直播一結束,張伯禮院士又趕回旁邊的會議室,接著參加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視頻論壇,又進行了半個小時的發(fā)言。
等從會議室出來,等候已久的媒體記者一擁而上,“長槍短炮”對準了他。一個上午,沒喝一口水,也沒有休息,張伯禮院士繼續(xù)回答問題。
13:00至15:00,張伯禮院士在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出門診。“校長中午不休息,直接去醫(yī)院出門診。工作人員中午給他準備了簡單午餐,一碗粥,兩個包子,讓他在車上吃。”天津中醫(yī)藥大學校長辦公室副主任薛曉娟說。
15:30,張伯禮院士結束門診后又奔赴火車站乘高鐵趕往杭州參與科研項對接。
據天津日報報道,雖身兼數職、工作繁忙,但年逾古稀的張伯禮院士仍然堅持每周出三次門診,每次門診30人。患者再多,他都會耐心看完所有病人。②
“再忙,也要留出門診時間,既為回報患者,也為手把手帶學生?!睆埐Y說。盡管身兼數職,他最看重的是教師、是醫(yī)生,每年要帶教幾個碩博研究生。②
雖然每天的行程都十分緊湊,但張院士每天卻是精神抖擻,精力充沛,身邊的人很少聽見這位74歲高齡的老人說自己“累”。
在忙碌的工作中,他是如何保持健康的體魄和充沛的精力?
張伯禮院士保持充沛精力的秘訣就是這5點
訣竅一:精神愉悅,保持“三樂”
“白天說說笑笑,晚上睡個好覺?!睆埐Y院士2022年7月接受中國中醫(yī)藥報采訪時表示,自己始終把心態(tài)放在關鍵位置,開朗心胸、調節(jié)情緒比吃藥作用大。③
張伯禮院士在2020年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也表示,自己的健康心得就是心態(tài)要好,不要讓不良情緒困擾自己,拿得起、放得下,不要患得患失。不要對自己取得的成績狂喜難持、對自己的失誤耿耿于懷。真正做到包容他人,也包容自己。④
訣竅二:寄情工作,培養(yǎng)興趣
與學生們待在一起,教學相長;心有理想,寄情工作,是張伯禮保持年輕活力的第二個秘訣。③
張伯禮2018年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也說,“我認為看病就是一種享受,來自各地的病人吃了藥見好,解除了他們病痛,這些信息對于醫(yī)生來說都是一個良性刺激,讓我有了一種成就感,能為他人解決病痛,恢復健康我就感覺到很快樂??鞓窌碳ど眢w分泌一些有益的因子,使身體更加健康。”⑤
訣竅三:堅持運動,每天走路
2022年1月,張伯禮院士在接受cctv《生活圈》采訪時說到,為了健康,他堅持做的一件事就是——每天走路7000~8000步,而這個習慣他已經保持了20年之久。
他指出,走路是對老人最好的運動。他建議老年人每天最好能堅持走路積累6000~7000步,如果有時間,就多走幾步,走得快一點,讓心率稍微快一點,微微出汗是最佳狀態(tài)。⑥
訣竅四:合理飲食,生活規(guī)律
張伯禮院士2022年7月接受中國中醫(yī)藥報采訪時總結適合中老年人的養(yǎng)生方式:要做到起居有常,生活規(guī)律,勞逸適度,良好睡眠,規(guī)律排便,合理膳食。飲食上做到:飲食有節(jié),因人擇食,因時擇食;湯湯水水,清清淡淡,熱熱乎乎;粗細搭配,不甜不咸,三四五頓,七八分飽。③
訣竅五:未病先防,健康常伴
張伯禮院士2022年7月接受中國中醫(yī)藥報采訪時表示,“我今年七十多歲,現(xiàn)在依然在出門診、帶教研究生、進行講座,還承擔著一些科研項目,日常工作量不小。但我的精氣神依然不錯,血壓、血糖、血脂都控制得較好?!?/p>
張伯禮院士提醒,要將養(yǎng)生保健作為全生命周期的重點任務去努力,在日常衣、食、住、行、臥中都要注意踐行正確的養(yǎng)生方式。大家可根據不同節(jié)氣、地域情況及個人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養(yǎng)生方式,以清靜、樂觀的平和心態(tài)面對生活,堅持適合的運動,做到“不花錢也可以防病”。③
來源: 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