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王是封建社會最高一級的爵位,中國歷史上,很多王朝封過“蘭陵王”,僅遼國就封過15位蘭陵王。在眾多的蘭陵王中,高肅是最為人們所熟悉的一位。
然而,“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自古紅顏多薄命”,不僅適用于女子,也適用于男性,蘭陵王高肅雖然“貌比潘安,顏比宋玉”,位列中國古代的四大美男(宋玉、潘安、衛(wèi)階和高肅)中之一,并且集名將與美貌于一身,比其余三位美男更加耀眼。因?yàn)樯环陼r,注定難逃悲劇的一生。
蘭陵王高肅,字長恭,是北齊文襄帝高澄的第四子,文武雙全,是北齊名將。史書中說他擁有柔美的容貌:“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嘗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麾擊刺之容,謂之”。為了在戰(zhàn)場上震懾敵人,蘭陵王命人打造了面目猙獰的面具,每次出戰(zhàn)都戴上面具。
公元563年,北周大將楊忠與突厥木桿可汗合兵自恒州而下攻北齊,直逼并州,年僅21歲的高長恭參與作戰(zhàn),奮力將突厥人擊退。
公元564年冬天,北齊重鎮(zhèn)洛陽被北周圍困,守城部隊彈盡糧絕,形勢岌岌可危,北齊武成帝急詔各地的軍隊前去解圍。在兩軍對峙的危急關(guān)頭,蘭陵王高肅身穿鎧甲,手握利刃,一馬當(dāng)先,率領(lǐng)五百士兵沖向北周軍隊。蘭陵王驍勇異常,加上猙獰的面具,給北周軍隊心理上帶來極大的震撼,很快就在北周軍隊中殺出一條血路,沖到洛陽城下。守城的士兵士氣大震,沖出城門,與蘭陵王的部隊里應(yīng)外合,把北周軍隊打得大敗。這一場大戰(zhàn)史稱“邙山之戰(zhàn)”。
邙山大捷后,北齊武士們持假面歌舞慶祝勝利,誕生了廣為流傳的《蘭陵王入陣曲》,曲調(diào)悲壯渾厚,氣勢不凡,古樸悠揚(yáng),描寫了當(dāng)時的壯烈場面和激越情感,展現(xiàn)蘭陵王英勇入陣、拼殺破敵的豪情。
蘭陵王一生“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屢建戰(zhàn)功,先后被封為徐州蘭陵郡王、大將軍、大司馬、尚書令等職。戰(zhàn)功顯赫的蘭陵王沒有到其封地(今山東省蘭陵縣境內(nèi)),而是繼續(xù)鎮(zhèn)守邊關(guān),為北齊效力。木秀于林,風(fēng)必催之,公元573年,后因皇帝的猜忌,蘭陵王被賜死,年僅31歲。葬于北齊皇家墓地,死后的第四年,北齊滅亡。
蘭陵王死后,他的故事和傳說多次被搬上舞臺和文藝作品,他的文韜武略和忠誠俊美,一直受到后世人的尊崇,更是許多女性心中的偶像。激情悲壯的一生,也令后人為之贊嘆和唏噓。
河北省磁縣城南一帶,遍布著許多大小不一的土丘,有土堆134個,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冢。這些冢年長日久,記載不一,相傳各異。有人說這是曹操死后“設(shè)立疑冢七十二”,也有人說是曹操為迷惑敵人的虛糧堆。經(jīng)過文物部門調(diào)查核實(shí),這是我國東魏、北齊時的帝王及皇族墓群。
其中,蘭陵王墓在河北省邯鄲市磁縣南5公里處,至今保存完好,沒有被盜的痕跡。墓冢高大,周圍建有透花圍墻,墓地建有碑亭。
1920年村民取土?xí)r挖出了《蘭陵王高肅碑》:“齊故假黃鉞右?guī)熡椅抗m陵忠武王碑”。碑文真實(shí)記載了蘭陵王高肅的生平經(jīng)歷和立碑年份。字跡雖然駁落黯淡,但仍不失遒勁、古樸,因其史料及書法藝術(shù)價值,被稱為北碑第一品。1988年,蘭陵王碑被國家列為重點(diǎn)保護(hù)文物。
在今天的冀南一帶,民間舞蹈和雜?;顒尤杂写鞴砟樏婢叩牧?xí)俗,就是來源于《蘭陵王入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