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文/張小暖
宋思明借著酒勁兒強行占有了海藻后,海藻生了一場大病,宋思明前去看海藻,可是,讓宋思明沒想到的是,海藻對自己的態(tài)度轉變很大,不屑一顧中帶著些許憤怒。
離開海藻住處時,宋思明的內心有著這樣一段獨白:他原本真的沒想著道歉,可因為海藻一臉拒絕的神情,他莫名其妙地就道歉了,那一刻,他突然感覺自己很愚蠢,完全沒掌握形勢,至少在他的感覺里,海藻昨天晚上是半推半就的。可今天的海藻,完全換了一副神情,變得決絕,難以猜測。
宋思明以為,海藻和自己交歡時的半推半就是初夜時的害羞,畢竟當宋思明看到自己副駕駛上的一滴血,還以為那是海藻的第一次,他以為海藻是完全接納自己的。其實,海藻的半推半就不過是潛在的欲望在跳進跳出,她一方面對宋思明動心了,一方面又不忍心背叛小貝。所以,“半推”是表示對小貝的忠貞還存留著,而“半就”則表示自己潛在欲望的爆發(fā)。
包括海藻第二天對宋思明的決絕,也只不過是在用自己的意志力去克服自己內心的欲望,從而表示自己對于小貝的忠貞罷了。
對于海藻身上的這點特性,蘇淳早就在小貝面前透露過,當蘇淳和海萍為了房子而大吵著要離婚時,小貝一臉自得的說:還好我們海藻不那么現(xiàn)實,她才不在意跟我在一起是租房住還是買房住。
蘇淳卻說:你們家海藻不是沒想法,是她自我意識還沒有膨脹,她還沒有覺醒呢,等她覺醒的那一天,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這女人跟女人呀,能有什么不同,哪個女人不想要芭比娃娃?哪個女人不想擁有一支口紅?哪個婦女不想擁有一套房子和一個男人?
就像蘇淳所說,彼時的海藻還沒有真正的覺醒,所以哄一哄、騙一騙還是好使的,而讓小貝沒想到的是,海藻已經(jīng)開始覺醒了,只是他沒有發(fā)現(xiàn)而已。
2萬塊錢的思考
海萍和蘇淳買房錢不夠,海萍開口向海藻借錢,她本想著海藻身上怎么也該有個兩三萬的存款吧,可沒想到的是,海藻身上的存款只有八千。
面對姐姐的尋求幫助,海藻把希望寄托在了小貝身上,她想讓小貝拿出他所有的積蓄6萬塊錢來幫助海萍,可是卻遭到了小貝的拒絕。
小貝是一個邊界感很強的人,海萍終究只是海藻的姐姐,不是他的姐姐。要讓他拿出所有積蓄去幫助海萍,是不可能的。
所謂愛屋及烏,那你也得有能力,沒有能力的“愛屋及烏”,充其量也就是打腫臉充胖子,到頭來苦的還是自己。
海藻將自己面臨的困難,在一次閑聊中,袒露在了宋思明面前。宋思明二話沒說,拿出兩萬塊的現(xiàn)金讓海藻先拿去用。
海藻沒想到,困擾了自己好幾天的難題,在宋思明這里竟然能這么快地迎刃而解。其實在這個時候,海藻的潛意識里,就已經(jīng)升起了對宋思明的好感,以及和小貝的對比。
如果小貝和宋思明一樣有身份有地位,會不幫助海萍嗎?所以生活中發(fā)生的很多事情,于有權有勢的人而言是皮毛之癢,而于蟻族般的平頭百姓而言就是骨血之痛,一天一地,云泥之別。
有時候,不是錢能檢驗人性,而是人性在錢之下,就會顯現(xiàn)出它的奴性。海藻拿了宋思明的錢,就多了一分對于宋思明的臣服。
不管這種臣服是被動的也好,主動的也罷,事實是,到最后都會變成“不得不”的關系。因為借錢的緣故,海藻和宋思明就會產(chǎn)生比普通關系更深的關系,這是必然的。
因為宋思明對于海藻是有目的的,他的目的性肉眼可見。而海藻對于宋思明也是有欲望的,只不過都存在在潛意識之下,很難看出來,她自己可能也并未察覺到這種欲火。
當宋思明送她手機時,她的第一反應是“哇,好漂亮的手機”,第二反應才是“我不能收這么貴重的禮物”,她的第一反應就是她的潛意識,她內心是想得到這部手機的,只不過受個人素質的約束,拒絕了。但是在宋思明一再要求贈與之下,海藻還是收下了這部手機,如果海藻堅定信念“這是不該要的禮物”,最后也根本不會收下,也就是說,她內心的欲望最后還是戰(zhàn)勝了個人素養(yǎng)。
第二次,宋思明送她限量版的夢游娃娃時,海藻心里活動的過程,也如收手機時是一模一樣的,從欣喜到拒絕,最后還是欣然收下,依舊是欲望戰(zhàn)勝了個人素養(yǎng)。
宋思明是何等精明的一個人,他用這些小物件,就已經(jīng)試探出了海藻的內心,也就是人性的弱點。也可以說,宋思明比海藻更了解海藻自己,他很肯定眼前這個小姑娘日后定會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所以,當海藻感慨海萍的生活不易時,宋思明卻說:你其實可以不用走你姐姐的路,那么辛苦,你還有第三條路可以走。
海藻不明所以,宋思明卻笑笑說:你以后就會知道。
看吧,海藻在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在慢慢變成宋思明的囊中之物。
我有時候在想,其實海藻的結局是她一手造成的,宋思明只不過是牽出海藻潛在欲望的人,但是海藻并沒有能力去扼制住自己的欲望,所以深陷泥潭,葬送一生。
欲望是人性的衍生物,可如果你不具備反人性的超能力,那么就不要讓自己的欲望過渡膨脹,否則,你早晚會死在欲望之下,或成為欲望的奴隸。
宋思明最后的遭遇,也是此般道理。
6萬塊錢的覺醒
蘇淳張不開口向父母要錢買房,但是海萍又逼得緊,無奈之下去借了高利貸,海萍知道后既悲痛又憤恨,一氣之下跑到海藻的住處,涕泗橫流的說:我要和他離婚。
海藻害怕了,她不愿看到姐姐離婚,畢竟在海藻心里,蘇淳還是一位不差的姐夫。所以,海藻再次動了向小貝要存款幫助海萍的念頭。
可再一次被小貝拒絕了,海藻覺得這都火燒眉毛了,小貝為什么還會這么鐵石心腸,看來區(qū)區(qū)幾萬塊錢,就已經(jīng)讓小貝的真面目暴露出來了。
其實我一直不太贊同海藻的三觀,她要報答海萍,沒有人會反對,可是為什么要讓小貝來買單,為什么要把自己的命運和家人的命運拴在別人的人身上。這對于小貝不公平,對于自己是看不起。
我不能說小貝不借錢就是不對,或者借錢就是對,任何事情,沒有對錯,只有選擇。其實小貝口中所說:這個錢我不會借,是我不想讓你參和到別人的家務事之中,這是我的原則。
很多人都覺得小貝的做法是對的,其實未必,如果小貝很有錢,她看到海藻那么急切,會忍心不借嗎?所謂的原則,也只不過是自己的能力有限罷了。
海藻無計可施,又跑去找宋思明。前段時間剛把手機和2萬塊錢還給宋思明,想要和宋思明撇清關系,現(xiàn)在遇到難題了,又向自己的欲望妥協(xié)了。
她將自己和海萍相依為命的感情,一一道來,再將海萍急需用錢,但小貝打死不借的事情說了個明白。
宋思明首先是肯定海藻,說她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姑娘,再者,宋思明說了一句很公道的話:其實你也要理解小貝的做法,因為他輸不起。人之所以慷慨,是因為他擁有的比揮霍得多。人把慷慨當成一種贊美,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尤其是對不相干的人。所以,你和小北都沒有錯,只是因為你們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和有限的閱歷,沒能讓你們看明白這一點。
這一番心理疏導下來,宋思明在海藻心里更加偉岸了。當宋思明拿出6萬塊錢慷慨相助的時候,海藻心里的大石頭終于落下了,終于可以幫助姐姐解決燃眉之急了。
茨威格曾說: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碼。這個世界上哪有什么救世主,可是海藻心里卻把宋思明當成了自己的“救世主”,總是在危難關頭,襄助于自己。
其實,宋思明所謂的“救世主”頭銜,不過是虛幻的,因為海藻自己一直在“等、靠、要”,當一個人處于“等、靠、要”的狀態(tài)時,如果這個人有所謂的“價值”,那么就會有所謂的“救世主”出現(xiàn)在這個人面前。這個“救世主”的出現(xiàn),享受你的價值是真,救你于水火只是舉手之勞。
海藻面對困難時,從來沒想著靠自己,不是靠小貝,就是靠宋思明,本質是一樣的,只不過是把依靠的小樹變成了好乘涼的大樹。而她的價值,就是“年輕”,而宋思明想要享受的就是她“年輕的容貌和身體”。
如果說這世上真有什么“救世主”,那也只是自己而已。
當海藻帶著6萬塊錢到海萍的住處時,在門口聽到了海萍和蘇淳大吵,只是為了一塊錢,蘇淳去超市買東西,存包箱里投入的一塊錢最后在取包時沒有吐出來,引發(fā)了海萍強烈的不滿,怒吼、唾罵、撕扯。
海藻嚇懵了,這還是自己認識的姐姐嗎?這還是當初海誓山盟的愛情嗎?現(xiàn)實原來這么殘酷,貧賤夫妻原來真的能把愛情熬干,什么情真意切,最終都得敗給柴米油鹽、車子、房子。
回到家里的海藻,正陷入沉思的時候,小貝帶著盒飯和一支蘆葦花回來了。
小貝晃著手里的蘆葦花說:這是我在超市門口看到的,一塊錢,打折。又經(jīng)濟、又實惠,送給我的小豬豬。
看著小貝手里晃動的蘆葦花,海藻陷入沉思:又是一塊錢,一塊錢看著不起眼,可生活就是由許許多多的一塊錢堆積而成的,一塊錢可以給你帶來快樂,也可以帶來悲傷,一塊錢很渺小,可一塊錢又暗藏能量,不曉得今天這一塊錢,會不會就是日后那一塊錢呢。
正是應了那句老話,你現(xiàn)在愛上他的原因,或許就是你日后厭惡他的真相。有愛情的時候,小貝一塊錢的蘆葦花,是海藻的快樂源泉;可是走進生活,愛情被消磨殆盡的時候,一塊錢的禮物,就會也會變成壓死情緒的最后一根稻草,像海萍和蘇淳那般。
當海藻還在沉思的時候,小貝興沖沖地打開盒飯,里面裝的全是肉,叫海藻快來吃。海藻看著打包盒里的肉,又一次陷入沉思:小貝的生活是有肉就高興了,可這卻并不是她的生活目標。快樂的人生應該是“一畝土地兩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可是先得有土地、有牛,然后才能招來老婆,然后才能生孩子。沒有人說“老婆孩子熱炕頭,一畝土地兩頭牛的呀”。
這是海藻第一次認真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和小貝的人生軌跡,她的自我意識已經(jīng)開始膨脹了。在沒有遇到宋思明之前,她以為愛情和人生就是“有肉就可以了”,但遇到宋思明之后,她開始發(fā)現(xiàn),還有另一種人生,物質豐厚的人生,甚至是揮霍的人生。
深陷泥潭
圣誕節(jié)時,海藻原本想約小貝看電影,可是小貝卻在電話里算賬,說兩張電影票再加上來回的車費,怎么算都得100多塊錢,這看一次電影半個月的菜錢就沒了,還不如買個槍版的光碟,躺在床上,想看什么看什么。
聽到小貝這番話,海藻頓時間沒了心情。就像蘇淳說的:女人和女人能有什么不同,哪個女人不想要一個芭比娃娃,哪個女人不想要一支口紅?
圣誕節(jié)一年就一次,海藻想要的就是儀式感和開心,可到了小貝那里,卻變成柴米油鹽的合計,那種美感一旦打破,就再也提不起心勁兒去做浪漫的事情了。
就在這時,海藻想到了宋思明,她打給了宋思明,想要約他一起過圣誕節(jié),可老謀深算的宋思明,一下子就猜到了海藻的心思,施展了欲擒故縱的伎倆,說自己不過洋節(jié),拒絕了海藻。
失落的海藻跑去找海萍聊了會兒天,在回家的路上卻碰到了宋思明就站在自家樓下,海藻看到宋思明的背影,第一時間是驚喜的,宋思明直言不諱的說:因為想你,所以我來了。接著半環(huán)抱的將海藻摟上車。
海藻在那一瞬間,有些許慌張,但卻沒有絲毫拒絕之意,她很清楚以宋思明目前的狀態(tài),她上了宋思明的車,意味著即將要發(fā)生什么,但是她始終沒有反抗。這就給了宋思明一個“默許”的暗號。
當宋思明強行與海藻交歡的時候,她起初是反抗的,可是當宋思明用手掌撫摸著她的雙眼,示意她閉上眼睛時,海藻接受了。從反抗到順從,也就是宋思明說的半推半就。
完事后,當海藻回到住處,第一時間沖進衛(wèi)生間洗澡,她想要洗去身體上的污糟,可內心的煎熬,又怎么洗得掉。
她告訴自己,從此和宋思明兩清了,自己再也不欠他什么。她一方面覺得自己對不起小貝,又一方面將自己的身體同6萬塊錢畫上了等號。在她把錢和身體劃等號的那一刻起,就更加讓宋思明了解自己并控制自己了。
如果海藻把6萬塊還給了宋思明,那說明她還是清白的,至少在思想上是清白的,可是海藻沒有。這就給宋思明再次發(fā)射了一個信號:海藻為了錢,可以出賣自己的身體,即使是被動的,那也是事實。
一個被金錢牽動著身體和思想的人,早晚會被金錢困住,甚至被金錢奴役。所謂自我意識的膨脹,不過是燈紅酒綠的社會附加在人心靈上的污濁。真正的覺醒,是你的思想感染污濁后,你的意識能作為一個旁觀者,去重新審視自己,做出正確的選擇。
所謂欲望,不過是小我投射出來的思維,欲望一旦產(chǎn)生,就會需要更多更大的欲望,去喂養(yǎng)當下的欲望,只有讓意識之光照進你的內心和思維,去審視欲望,找到本我,才是真正的覺醒。
一切被欲望控制的人,都是沉睡的人,海藻是、宋思明亦是。
作者:張小暖,愿你我在溫暖而舒心的文字里相逢不晚,共同成長
原創(chuàng)不易,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