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楚喬,號稱“秀麗王”。
然后,她的這個稱號,不屬于燕北,也不屬于青海,她是卞唐一等世襲封王,封號秀麗。
楚喬追隨了燕洵半生,到最后,楚喬離開燕北時,沒有帶走一分一毫,只剩下了一具支離破碎的身體。她在卞唐養(yǎng)傷,在卞唐幡然醒悟,又是在卞唐大權(quán)在握,獲封一等秀麗王。

李策臨死前,為她準備了四百多車嫁妝,原著里這樣描寫卞唐送嫁妝的盛況:
一個月前,楚喬的嫁妝浩浩蕩蕩地進了真煌城,車馬一路綿延,一眼望不到邊。真煌守軍粗略計算,竟然足足有四百多車,護送人員多達五萬,卞唐的禮官們錦袍華服,完全是皇家儀帳的架勢。
一路喜樂喧天,沿途朱紅錦緞鋪路,漫天遍撒黃金帛花,紅綃華幔,鎦金寶蓋,三千名盛裝宮人當前引路,兩萬名秀麗軍鎧甲齊備,兩萬名狼軍隨后護衛(wèi),氣勢顯赫,便是天子娶妻、皇后冊封,也沒有這般奢華。
即便李策不在了,他還是以這樣的方式支持著楚喬,讓楚喬風(fēng)光大嫁,不被任何人輕視。

贏了燕洵,輸給了諸葛玥。
當燕洵徹底淪為權(quán)利的瘋子,他竟然想要逼殺楚喬。
李策得到這個消息后,不顧一切來救楚喬。那時候的他以為諸葛玥已經(jīng)死了。諸葛玥死了,能來救楚喬的只有他,于是他不顧舉國上下的反對,來救楚喬。

可等到他救了楚喬,卻被人送了一輛馬車,馬車上甚至還有一盆熱氣騰騰的人參雞湯。來人告訴他:
我家主人已經(jīng)攔住了燕北大軍,并在離去的各個關(guān)口都安排好接應(yīng),唐皇趕快上路吧,我們會為你斷后的。
那一刻,他問鐵由:
如果是你,誰會為你做這些事?
鐵由一愣,想了半天才慢吞吞地說:
恐怕只有我老娘,我媳婦都不行。
那一刻的李策突然明白了,送馬車和雞湯的是誰了。因為這個世界上能如此愛楚喬的人,本就不多。那一刻,他不得不承認兩件事:
一,燕洵,何其忍心。
竟然把一路生死追隨他的楚喬逼到了如此地步,楚喬一路昏迷,縮成小小一團,如同一個備受傷害的幼小孩子。如果李策再晚來一步,很可能楚喬就已經(jīng)死了。
楚喬為了燕洵出生入死,為了燕洵受了十年的苦楚,到最后竟然落得這般凄慘結(jié)局。

二,他,不及諸葛玥。
他以為他已經(jīng)夠愛楚喬了,為了楚喬能不顧一切,如同瘋子一樣,懼怕楚喬的死亡??芍T葛玥卻能比他更甚,諸葛玥不僅能為了楚喬死,還能為了楚喬活,甚至是只要能讓楚喬幸福,他愿意自己躺平成路。
那一刻的李策該是何等的無可奈何,燕洵終于露出了真面目,而他這個風(fēng)流太子也終于為了愛情不顧一切了一次,可是,結(jié)果,他所有的努力在諸葛玥那里,都不過是尋常。
那一刻的李策就知道,不管他為了楚喬付出多少,他都不會得到楚喬的心了。因為,被諸葛玥那樣深愛過的楚喬,除非沒有心,不然這一生都不會忘記諸葛玥。

不能談情,那就報恩。
輸給諸葛玥,李策輸?shù)眯姆诜?/span>
可是,他和楚喬之間不可能產(chǎn)生愛情,卻還有恩情。而這也是李策和燕洵最大的不同:燕洵,得不到就毀去;而李策得不到,就成全。
當燕洵想要爭奪天下的時候,楚喬就徹底成了犧牲品,他和楚喬之間,愛情被泯滅了,而恩情也徹底煙消云散了。他知道他得不到楚喬了,于是,他逼著自己去“逼殺”楚喬。
沒有阿楚,我要“燕北”做什么。

當初的誓言早就徹底泯滅在了燕洵的仇恨中,他甚至表示:我可以放,但不許別人來救。
而當李策不顧一切救了楚喬,當他發(fā)現(xiàn)哪怕他不顧一切也得不到楚喬的愛情時,他沒有選擇毀掉,而是選擇了成全,他這樣對楚喬說:
喬喬,你仔細想想,這世上還有誰會對你這樣好?心甘情愿為你放棄很多事,為你出生入死,為你散盡家財,為你拋棄所有,救你于危難生死之中,卻并不告知你。這樣的人本就不多,你要好好想想,想好之后告訴我,我給你置辦一份嫁妝,風(fēng)風(fēng)光光地將你嫁出去。
為什么諸葛玥不阻止楚喬為了卞唐不顧生死,為什么諸葛玥毫無芥蒂地養(yǎng)育著李策的兒子李青榮,因為,他知道,這個世界上,除了他,還有李策對楚喬那樣真心,那樣好。而他和楚喬之所以能走到一起,源于李策的相救,源于李策的成全,源于李策的開導(dǎo)。
他知道,楚喬為了卞唐出生入死才是楚喬,如果她忘記了李策的大恩,而只想著自己的小情小愛,那她就不是那個讓天地為之增色的楚喬。

想,楚喬被李策救回卞唐后,整個朝野一片彈劾之聲,文武百官哭諫死諫上吊諫,各種逼迫手段層出不群。而李策則直接一腳踢翻了王位,表示,他們?nèi)羰侨莶幌鲁?,他就不當皇帝了?/span>
想,李策把楚喬留在了宮中,為她調(diào)養(yǎng)身體,讓她心情放松,帶她到處游玩,甚至為她早早地準備嫁妝,只為了楚喬能風(fēng)光大嫁,幸福一生。
楚喬救過李策不錯,但是李策也救過楚喬,而李策不僅僅救了楚喬,還給了楚喬一個可以白吃白喝的娘家,給了她四百多車嫁妝和無上的榮耀。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李策,做到了。

死于楚喬的失信,卻不恨楚喬。
原本李策是可以活著的。
他身受重傷,讓楚喬陪在他身邊。因為,在李策看來,楚喬是他最值得信任的人??墒牵虆s失信了。當太后回宮后,楚喬忘記了李策的囑托,離開了李策的身邊。
她為什么離開?
因為在她的心里,她對于李策是外人。而李策的親生母親,才是李策最親近的人??墒牵诶畈叩男睦?,在他的生死危難之際,他想到的只有楚喬。
就那么一會兒,李策就死在了親生母親的刀下。

李策臨死前,楚喬對著李策懺悔道:
都怪我,我答應(yīng)會一直陪著你的,我不該出去。
而李策不僅沒有怪楚喬,還依舊念念不忘地要給楚喬準備嫁妝。他臨死前讓楚喬給他梳了頭發(fā),之后他抱了抱楚喬,就那樣再沒有任何心愿地死在了楚喬的懷里。
讀到李策死的那一刻,真的是哭不出的壓抑。李策是楚喬最看不透的一個人,或許是她從未想過要看透李策。她從來都把自己當成了李策的外人,可是,這樣的李策因為她不經(jīng)意的救命之恩,就對她如此之好。

她在李策臨死的那一刻,應(yīng)該是愧疚的吧。李策對她那樣真,那樣好,甚至臨死都在為她的婚事操心,而她卻從未真正地把李策放在心上。
而李策明知道楚喬對自己如此無心,卻可以為了楚喬做到這樣的程度。
縱觀全書,你會發(fā)現(xiàn),逍遙自在的李策其實對身邊的人都是極好的。只要別人對他有一點好,他就會對別人更好。他給予別人的永遠不會是滴水還給滴水,他給予別人的從來都是,你給我滴水,我還你涌泉,我還要為你雪中送炭,錦上添花,讓你榮耀滿身。

于是,當李策身死,他身邊的那些忠臣,不顧生死的護佑卞唐,因為李策不僅僅是他們的帝王,更是他們的摯友。
而楚喬那四百車嫁妝,是李策死前籌備的。可是,即使在李策死后,那些嫁妝還是按照李策的風(fēng)格一路運到了大夏。這里面,不僅有李策的余威,還有卞唐軍民對李策的深情和懷念。
他們英明神武的大皇帝總是這樣浮夸不靠譜,可他們懷念他,愿意慣著他,追隨他。

為什么燕洵對楚喬沒有良心?
如果說,楚喬對李策是滴水之恩,那么她對燕洵就是天大的恩情??墒?,為什么他對燕洵有如此大恩,最后燕洵竟然能狠心到那種程度呢?
不僅僅是因為燕洵歷經(jīng)九幽臺之慘烈,再也沒辦法去好好愛一個人,更因為“恩大難還”和“無法承受”。

楚喬對燕洵的恩太大了,大到了燕洵根本就還不起的地步。而楚喬對于燕洵來說,又太重要了,重要到他承受不了“失去”的地步。
給不了,又不能承受失去,于是到最后,就變成了只能毀去。
楚喬把燕洵的這種行為,視為了背叛。
她為什么會把這些視作背叛?
因為,她自己也知道她對燕洵的恩太大了,大到了她覺得燕洵永遠不會辜負她,背叛她的地步。

他們彼此都太篤定了,也都彼此太相信永遠了。于是,他們的“永遠不會分離”,最終變成了面目全非的樣子。
燕洵不愧對楚喬,因為他覺得他的愛都給了楚喬。楚喬也不恨燕洵,因為她太了解燕洵的痛苦了。
至于“良心”這種東西,燕洵早就不在乎了。而楚喬情出自愿,事過無悔,也不需要了。

為什么李策對楚喬如此有良心?
楚喬除了意外救過李策,她對于李策其實并沒有太多的情感付出的。甚至,她對于李策這個人始終是敬而遠之的,因為她看不透李策,也因為她不想浪費感情在這個不太相干的人身上。
可是,李策卻能對楚喬那樣好,好到了完全無私的地步,為什么呢?
因為李策的富有,也因為李策的真。

李策對于燕洵的定位是又窮又霸道。因為燕北是真的窮,當燕洵回到燕北的時候,燕洵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錢財問題。四百多車嫁妝,對于燕洵來說,是燕北百姓的口糧,是燕北戰(zhàn)士的棉衣。而對于李策來說,就是他的一份心意,并且是他完全能給得起的心意。
另一方面,楚喬救過他,而他也對楚喬有情,他得不到,那就成全,不僅要成全,還要對得起楚喬對他的恩情,更要對得起他自己對楚喬的那份情義。
燕洵是愛到最后沒辦法再按楚喬想要的方式愛她了,而李策雪中送過炭,發(fā)現(xiàn)諸葛玥連雞湯都送了。于是,就想要最風(fēng)光的錦上添花了。

那四百多車的嫁妝,是李策要涌泉報答楚喬的救命之恩,也是他內(nèi)心深處最溫暖的一處良知:曾經(jīng)對他好過的人,他曾經(jīng)愛過的人,他都會溫柔以待。
他為洛王建造了學(xué)堂,把芙兒和洛王合葬,為楚喬鋪設(shè)了一條幸福之路。
這個最看不透的帝王,其實有著一顆最至真至純的心。
對于楚喬,他比燕洵有良心,因為他有資格談良心和愛情,而燕洵,在歷經(jīng)九幽臺的那一刻,就不配談愛了,至于良心,他也早就放棄了。
同樣是失去,一個毀掉,一個成全,卻并沒有誰愛得更多一點,誰愛得更少一點。不同的是,楚喬永遠是李策的親人,而燕洵和楚喬,則只能成陌路。

我有時候經(jīng)常想,人這一生,永遠不要把感情的籌碼加得太厚重了,因為太厚重了,你自己承受不起失去,而對方也會沒能力償還。
李策死前是沒有愿望的。
因為,沒什么牽掛之人了,也因為他早就對自己的人生肆意過了。

那四百多車的嫁妝,大概是他人生最后的肆意,驚呆了百姓,也看傻了整個大夏的官員。
他總是這樣不同凡響,真令人喜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