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作為巴菲特化身的查理·芒格,其一生充滿了波瀾壯闊的起伏:青年時期奧馬哈律師家庭走出去;在經(jīng)歷一系列人生變故后與巴菲特相遇,并成為巴菲特的摯友和商業(yè)伙伴;此后他從律師轉(zhuǎn)變?yōu)閷I(yè)的投資者,與巴菲特一起建立起伯克希爾金融王國,成為舉世矚目的個人投資者。
作為投資界的風向標,巴菲特一直備受公眾關(guān)注,不過熟悉巴菲特及伯克希爾集團的人都知道,有一位黃金搭檔身處巴菲特幕后,與巴菲特一起締造屬于他們自己的金融帝國。他便是查理·芒格,伯克希爾的靈魂人物,也是巴菲特的心靈導師,是公認比巴菲特更聰明的人。作為巴菲特化身的查理·芒格,在投資領域久負盛名,行事卻極為低調(diào),他曾經(jīng)是一名出色的律師,卻在婚姻的變革和長子的逝世后變得一無所有,爾后命運讓他與巴菲特相遇,并在巴菲特的影響下成為了一名專業(yè)投資者,并與巴菲特一步步建立起他們的金融帝國。
從一無所有躋身福布斯400首富排行榜,芒格的一生可謂傳奇。書中,作者通過對芒格、其家人及密友三年的訪談,還原了這位投資界大咖的一生,并在諸多細節(jié)和小事情上向世人展示了查理·芒格的處事原則和投資技巧。巴菲特曾表示:正是因為芒格對我們的教導,伯克希爾才得以成為一家更有價值而且受人尊重的公司。
縱觀查理的一生,成功之下實則充滿著坎坷與不幸,相比于巴菲特一帆風順的人生,查理的成功對普羅大眾而言更具有指導意義。面對生活的種種挫折,查理·芒格秉承了自己的人生信條,堅強面對生活的磨難并抓住人生的每一次機會讓自己成長,本書作者通過記錄查理人生中的每個重要片段,向人們展示了查理頑強拼搏的一生。
下面我來為你來詳細講述書中的主要內(nèi)容,總結(jié)查理·芒格的一生。我們可以將其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在原生家庭和婚姻家庭的影響下青年芒格塑造自身正直、博學且堅韌不拔的品質(zhì),二是通過系列投資為自己積累了人生第一筆財富,并與巴菲特相遇轉(zhuǎn)變成專業(yè)投資者,三是與巴菲特合作建立起伯克希爾集團,通過財富的成功獲得他渴求的獨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查理·芒格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人生的成功的。
第一部分 從不輕言放棄的芒格
要全面了解查理芒格,就要先從他早期的生活入手。整體來看早期的查理可以17歲為界限,在17歲之前他主要受到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這一時期查理跟隨父母生活在內(nèi)部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在這里芒格度過了他美好的青春時光,并在家庭的教養(yǎng)下培養(yǎng)出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品質(zhì)。
首先是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梢哉f芒格一生都在讀書,當人們提到芒格時,往往會提及他驚人的閱讀量,即便在晚期芒格左眼失明后,他仍然堅持著閱讀的習慣。他本人也坦誠相較于學校教育,他更多的知識來源于那些離世的偉人們。而這一習慣便源自芒格的家庭傳統(tǒng)。芒格全家人都熱愛閱讀,他的父親喜歡懸疑故事和名人傳記,他的媽媽則更喜歡當代作品,每年芒格家給孩子們的圣誕節(jié)禮物一定少不了書籍。查理表示他在七八歲時就開始看托馬斯·杰斐遜的書,而本·富蘭克林則成為他一生致力于模仿的偶像。閱讀讓查理在書中結(jié)識偉人,并通過他們學習到紀律、知識和自律精神。
其次是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理財行為。在這方面查理的祖父芒格法官對他的影響最為明顯。芒格法官曾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靠著自律和努力工作成為一位受人敬仰的大法官,并在經(jīng)濟大蕭條時期,用畢生大半積蓄資助女婿的銀行度過整頓時期,還出錢讓芒格的一位姑爺就讀藥劑師學院并盤下一個藥房讓其經(jīng)營。在祖父的熏陶下芒格成為一個擁有高尚品格的人,這在后來朋友古瑞恩急需一筆錢時,他多付10萬美元時可見一斑。同時祖父保守的理財方式和從不亂花錢的行為也對查理影響深遠,即便日后查理成為舉世矚目的投資者,他仍然堅持在出差時只坐經(jīng)濟艙,并在伯克希爾的管理上將經(jīng)營成本降至最低。
原生家庭塑造了查理的良好品質(zhì),但成年組建家庭后,查理卻遭遇了一系列糟糕且慘痛的經(jīng)歷。1941年,查理17歲,他離開家鄉(xiāng)前往密歇根大學讀書,并在這之后遇到珍珠港事件爆發(fā),他因此離開大學入伍成為空軍。在從軍期間,查理遇到他的第一位妻子南?!す鹚梗_始了自己的家庭生活。然而這段婚姻最后以離異結(jié)束,并在離婚不久后他的兒子泰迪患上嚴重的白血病,那一年查理29歲,在當時沒有醫(yī)療保險的情況下,芒格需要支付全部的費用,同時血液疾病在當時幾乎沒有康復的可能,掙扎一年后年僅9歲的泰迪去世。
對芒格來說,這一時期的家庭生活無疑是黑暗的,但他仍堅強地挺了過來。多年后當年邁的查理回想起痛失愛子的這段歲月時,他提到人們不應該在面對一些難以置信的悲劇時,因為自己失去信念而讓一個悲劇演變成兩個甚至三個悲劇。而提及婚姻的變革,他指出生命就是一系列的機會成本,人們應該和能方便找到的最好的那個人結(jié)婚。
1956年,查理與第二任妻子南?!ぐ屠铩げ┧纪私Y(jié)婚,并一直維持至今。第二段婚姻將查理從婚姻的失敗和愛子的去世中解救出來。冷靜穩(wěn)重的南希畢業(yè)于斯坦福大學,主修的是經(jīng)濟學。她在婚后與查理共同撫育著8個孩子,并包攬著全部家務,讓查理有足夠空間專注于事業(yè)。此外作為賢內(nèi)助的南希,還會充當著查理的智囊團,查理經(jīng)常找她一起探討自己的想法。芒格并未對自己的婚姻生活做更多的解釋,但從周圍人的講述中,我們可以看到正是這位女士將查理從黑暗中解救到光明世界,讓他的生命再度充滿了各種新的可能。
總的來看,原生家庭塑造了查理高尚的品質(zhì),并幫助他培養(yǎng)了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這為他后來成為一位具備良好職業(yè)操守的律師和睿智的投資者打下了基礎,同時婚姻家庭的變故磨礪了他堅毅的品質(zhì),并為他尋找到了終身伴侶,穩(wěn)定的家庭關(guān)系成為他堅強的后盾,為他日后事業(yè)的穩(wěn)步發(fā)展提供了空間。
第二部分 人生的第一個100萬
了解完家庭對查理的影響,我們將目光轉(zhuǎn)移到查理的事業(yè)上??v觀查理的一生,我們發(fā)現(xiàn)他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到中年時期才開始逐漸出現(xiàn)轉(zhuǎn)折的。從哈佛大學畢業(yè)后,查理回到南加州,進入律師事務開始了身為律師的職業(yè)生涯,這期間查理積累了法律方面的豐富經(jīng)驗,同時也為查理提供了接觸投資領域的機會。
查理事業(yè)的成功是從他人生中賺到的第一個100萬開始的。20世紀六十年代南加州爆發(fā)式增長的人口和充裕的土地儲備,讓查理預見到做土地開發(fā)商會賺錢,于是在1961年,當奧蒂思·布思尋找作為律師的芒格幫忙處理房產(chǎn)問題時,芒格便建議布思拆除舊房子,重新建造公寓進行售賣,芒格也一起參與了此次投資項目。事實證明芒格的眼光是對的,他們的公寓項目大受歡迎,投入的10萬美元收回了50萬美元??捎^的利潤讓芒格繼續(xù)開展了好幾個地產(chǎn)開發(fā)項目,這個過程中查理除了投資幾乎不怎么花錢,因此他最終為自己積攢了140萬美元,正是這筆錢為他后面開展獨立的投資事業(yè)奠定了經(jīng)濟基礎。
多年后芒格提起這段經(jīng)歷,他認為在沒有本金的情況下積累第一個10萬美金是財富建設過程中最艱難的階段,賺到第一個100萬則是第二大障礙,因為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常年保持收入大于支出。他認為財富的積累就像是滾雪球,而這個雪球要開始的早,并盡可能延長滾動的時間。
似乎是上天注定,在投資領域初露鋒芒的查理,正好遇見了年輕的沃倫·巴菲特。那時查理35歲,他的父親悄然離世,在回鄉(xiāng)料理父親的后事時,查理與巴菲特進行了第一次交流。那一次會面改變了查理的一生,甚至可以說影響了很多人的命運。兩個智力超群,價值觀相同的人從此走到一起,并成為一生的朋友兼商業(yè)伙伴。
“一個理想的合伙人應該有獨立工作的能力,你可以做一個主導合伙人、從屬合伙人或者一直都是地位相同的合伙人,這三種我都做過。我并沒有特別放不下的自尊,總有人在某些方面比你厲害,做領導人,你就要先學會跟隨別人?!斑@是芒格在和巴菲特共事時秉承的理念。在巴菲特心中,芒格是“他能找到的最佳拍檔”。
也許是受到巴菲特的影響,芒格開始正式思考跨入投資領域,成為獨立投資人的事情。1962年芒格離開工作了13年的律師事務所,與羅伊·托爾斯等7名律師成立芒格和托爾斯律師事務所。同年在巴菲特的建議下,芒格與杰克·惠勒成為合伙人,成立芒格和惠勒投資咨詢公司,在這里他開始以專業(yè)投資人的身份運作別人籌集到的資金。
作為芒格踏入投資領域的起點,芒格和惠勒證券公司在最初的八年里戰(zhàn)績傲人,1962年至1969年期間,公司平均回報率在扣除傭金之前是37.1%,遠超道瓊斯指數(shù)。雖然在1973到1974年間,公司受股市震蕩資產(chǎn)縮水了31.5%,但芒格還是堅強地挺了過來,到1975年,公司獲得了73.2%的收益,大大恢復了元氣。
值得一提的是,在芒格和惠勒證券公司成立之初,盡管當時的芒格已經(jīng)積累了約30萬美元,但他和惠勒仍然堅持在一間租金便宜,空間狹小的夾層辦公室里工作,以此降低運營成本。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前面講過的,來自家庭的理財方式對查理行為理念的影響。
不過這種節(jié)儉克制的生活方式,并不意味著查理是一個吝嗇的投資者,事實上他對待朋友和其他投資者要大方的多。當查理的朋友古瑞恩急需一筆錢退出k&w股權(quán)時,他認為自己的股份值20萬美元,但查理卻認為他的股份值30w美元并支付給古瑞恩,這樣的事情在威斯科金融事件中同樣上演。正是這樣正直高尚的品質(zhì),加上在投資領域上的獨特眼光,讓查理被眾多投資者追隨,并放心將自己的資產(chǎn)交給他打理。
1965年芒格正式離開芒格和托爾斯律師事務所,對于退出,芒格說一方面是因為他性格強烈,不愿抹殺自我按照客戶的方式來處理事情,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渴望獲得足夠獨立的資本,來模仿自己的兒時偶像本杰明·富蘭克林,而對業(yè)務有所有權(quán),他才能變得真正富有。
總結(jié)查理從律師轉(zhuǎn)變成投資者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早期家庭生活對芒格良好性格的塑造讓他在投資領域廣受歡迎和信任,同時他在穩(wěn)健的投資和節(jié)儉的生活中也為自己積累了可觀的創(chuàng)業(yè)財富。查理關(guān)于人生中第一個100萬的積累的經(jīng)驗和建議,更是值得當代眾多創(chuàng)業(yè)者學習。
第三部分 與巴菲特建立起伯克希爾
在芒格正式成為專業(yè)的投資者后,巴菲特開始接管伯克希爾公司,隨后他們二人在長達三十多年的合作中,將伯克希爾一步步建立成全球頂尖的投資公司。接下來我們就從伯克希爾的發(fā)展過程,來研究查理·芒格是如何一步步成為著名的投資者的。
在伯克希爾公司的演變過程中,我們首先要說的是藍籌印花公司,這家公司對芒格和巴菲特而言意義重大,它是他們二人正式合作的開始,同時也在收購喜詩糖果、布法羅新聞集團和威斯科金融公司的過程中充當了載體,而這三家公司后來成為了伯克希爾的文化和金融基礎。藍籌印花的主營業(yè)務是向零售出售各色印花,運作模式是零售商在藍籌公司存入資金換取印花,公司會運作這筆資金,用于購買人們集齊印花后兌換的商品。由于顧客通常需要花較長的時間集齊印花,同時還有顧客將印花丟棄從不兌換,因此產(chǎn)生了備用金。20世紀70年代初,藍籌印花的備用金大約有1億美元。巴菲特和芒格看中的便是印花公司可觀的備用金價值。1965年,巴菲特、查理·芒格與李克·古瑞恩一同買下了藍籌印花的實際控制權(quán),并在之后致力于開發(fā)備用金賬戶中的價值,進行收購投資業(yè)務,其中就包括喜詩糖果、威斯科金融、《布法羅晚報》以及精密鋼業(yè)。
喜詩糖果是查理和巴菲特第一次公開收購的公司,也是當時他們進行的最大宗的收購行動。對芒格和巴菲特而言,喜詩糖果的收購是他們轉(zhuǎn)變投資觀念的重要轉(zhuǎn)折點,也是在此之后他們開始接受為優(yōu)質(zhì)資產(chǎn)付出更高價格的理念。喜詩糖果以生產(chǎn)高質(zhì)量的糖果和提供優(yōu)質(zhì)的服務為人稱道,在市場中占據(jù)著領導位置。1972年查理和巴菲特以藍籌的名義花費2500萬美元的價格購入喜詩糖果,收購價格是喜詩糖果賬面價值的三倍,這是查理和巴菲特此前從未做過的事情。但事實證明這場交易是值得的,比起那些便宜且麻煩不斷的公司,喜詩糖果在購入后不斷發(fā)展,為他們帶來豐厚利潤的同時,還無需他們投入額外的資金。正是喜詩糖果的成功,芒格開始敦促巴菲特改走購買優(yōu)質(zhì)企業(yè)的方向,盡管這與巴菲特導師格雷厄姆的投資理念背道而馳,但巴菲特還是聽從芒格的建議,在此后的投資行為中進行了一系列有非凡價值的特許企業(yè)的收購行為,這其中就包括可口可樂公司股票的購買。
接下來是威斯克金融公司的收購,這家公司的收購雖然給芒格和巴菲特帶來了巨大的麻煩,但也幫助他們梳理了自己的財務關(guān)系,并將伯克希爾整改為最高層的控股公司,為后來伯克希爾投資帝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事情發(fā)生在1973年,當時查理和巴菲特出手阻止威斯科金融被廉價收購,并在之后出于人道主義考慮,以17美元一股的價格購買了更多威斯科金融股票,而當時威斯科金融的股票價格還不到10美元,這一非正常的收購舉動,引來了證交所的懷疑。證交所懷疑藍籌印花是否以某種方式違規(guī)操控了威斯科金融的股價,認為他們以明顯偏高的價格收購股票是出于某種強制收購的目的,而非仁慈。此后證交所對藍籌印花以及巴菲特的投資公司進行全面調(diào)查。
證交所的調(diào)查為他們的投資引來各種麻煩,芒格和巴菲特意識到他們的財務關(guān)于過于復雜,很難向證交所解釋清楚,于是他們決定重新組建,把事情簡化。查理結(jié)束了惠勒和芒格證券所,巴菲特則關(guān)閉了自己的合伙公司,把注意力集中到伯克希爾身上。威斯科金融事件最終以藍籌印花向威斯科金融的股東支付十余萬美元告終,這件事也促成伯克希爾成為一家規(guī)模更大、結(jié)構(gòu)更簡單的公司。在重組過程中,藍籌印花賣出了資源資本的股份,威斯科金融與藍籌印花合并,多元零售則與藍籌印花一起并入伯克希爾,至此伯克希爾成為了最高層的公司,統(tǒng)籌著包括藍籌印花在內(nèi)的多家公司。在這個過程中芒格成為藍籌印花的主席,并得到了伯克希2%的股份,擔任公司副主席。
在經(jīng)歷幾輪投資后,伯克希爾在查理和巴菲特的經(jīng)營下,逐漸成長為全球數(shù)一數(shù)二的投資公司,其在股票市場上的優(yōu)異表現(xiàn),也為查理帶來了巨額的財富,至此芒格終于通過事業(yè)的成功得到了他一直渴望的獨立能力。但財富并不是他的終點。
查理認為富人有義務支持社會中無法通過市場資本實現(xiàn)的那些方面,人們不應該只為自己的家庭積累財富。因此查理在工作之余,還積極參與社會公共事業(yè)。多年來查理一直擔任洛杉磯計劃生育組織的信托人兼首席財政官,支持墮胎合法化。同時他對報紙和新聞行業(yè)的追求促使他收購了《每日新聞》,借此為社會做出貢獻。查理還擔任慈善撒瑪利亞醫(yī)院董事會主席,幫助醫(yī)院轉(zhuǎn)變成“全美國最好的醫(yī)院“之一。此外,他還慷慨地向慈善瑪利亞醫(yī)院、計劃生育組織、斯坦福大學法學院以及哈佛-西湖學院贈予過一部分他所持有的伯克希爾股票。令人敬仰的成功人士從來不只關(guān)注財富的積累,查理·芒格的公益行為為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
總結(jié)
查理·芒格一生中三個不同時期的成長經(jīng)歷。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十分重要的三點:
第一是遵循正確的價值觀,不要被人生中的挫折打敗。查理的家庭教育敦促他成長為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并在日后的投資事業(yè)中獲取朋友的信任和追隨,同時他堅毅的品格也幫助他度過人生中一次次的難關(guān),婚姻的失敗、長子的逝世、股市的跌宕起伏以及左眼的失明都曾沖擊著他的人生,但他從未被這些挫折打敗過。
第二是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行有目的終身學習終會使人受益匪淺。查理的一生都在進行閱讀,從書中前人的經(jīng)驗中汲取智慧,即便在晚年時期他患上眼疾視力下降后,他也從未停止過閱讀。正是海量的閱讀讓他保持著智慧的大腦,并在投資過程中進行精明的決策,幫助巴菲特一步步走向成功。
第三是努力工作,盡可能早地為自己積累人生的第一筆財富。在1993年登上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之前,查理已經(jīng)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了40多年,而他財富的成功,更早是源于人生第一個100萬的積累。如他所言,財富的積累就像滾雪球,雖然最初的第一筆財富最難以獲得,但一旦雪球形成,財富積累會越來越快且越來越多。
最后附上查理對人們真誠的箴言:不要被挫折打敗,牢記生命中充滿興衰變遷,一生只進行正確的思考,遵循正確的價值觀,努力工作,你的一生最終會發(fā)展得很好。恭喜你又經(jīng)歷了一段不一樣的財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