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嚴重被低估的頂級戰(zhàn)爭大片
在好萊塢眾多大片,特別是戰(zhàn)爭片中,有一顆被嚴重埋沒的明珠,那就是《天國王朝》,導(dǎo)演曾拍出《異形1》、《銀翼殺手》、《火星救援》等上乘佳作,同時又有奧蘭多·布魯姆、愛德華·諾頓等明星出演,劇情基本遵循歷史,人物設(shè)定合情合理,戰(zhàn)爭場面宏大,就連服裝、場景等都嚴格考究,但對于國內(nèi)觀眾而言,這是一部相對有門檻的電影,因為涉及到歐洲十字軍東征的歷史,還涉及到基督教相關(guān)的教義、傳統(tǒng),如果想要更好的欣賞這部影片,需要提前補充歐洲歷史。
故事源起:從一個私生子說起
故事開始于十字軍東征的途中,神父和掘墓人在埋葬一位因流產(chǎn)抑郁自殺的女子,在基督教的教義里,自殺或尸首不全是無法獲得救贖上天堂的,但貪婪的神父不僅奪走了死者脖子上的十字架,還砍掉了她的頭顱。
故事的主角鐵匠貝里昂正是死者的丈夫,因愛妻自殺入獄,得知神父惡劣行徑,一怒之下殺死對方,慘遭當?shù)仡I(lǐng)主追殺。
但戲劇性的是,這位看似普通的鐵匠,竟是十字軍將軍高弗雷的私生子。原本不慕名利的貝里昂拒絕了追隨突然到來的生父,但面對殺人罪行和想要為妻子獲得救贖,他選擇了加入十字軍,隨父一同守護耶路撒冷,但不幸的是,父親在保護他的過程中被刺傷,彌留之際,將爵位沿襲給他,并授予騎士榮譽,留下誓言:直面仇敵,絕無畏縮,勇敢正直,主降恩澤,堅持直言,雖死不妄,鏟強扶弱,永不作惡。
原本就天性善良,內(nèi)心崇尚平等的貝里昂踏上了去往耶路撒冷的征程,途中歷經(jīng)艱險,但在本可以殺死對手的情況下刀下留情,并送了汗血寶馬給對方,讓他可以回家,這就種下了善的種子,為日后他被敵軍俘獲還能抱住性命埋下伏筆,而這位穆斯林在臨走前給他這樣的評價:朋友,敵人見到你之前,就已被你的美德折服。
一、十字軍東征埋下惡果
如果了解歐洲的歷史,就會發(fā)現(xiàn),十字軍東征并非一場所謂的正義之戰(zhàn),其實是歐洲貴族打著宗教的名義,攻城略地搶劫財富的征伐,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基督教徒統(tǒng)治了耶路撒冷,并且成立了自己的王國,國王鮑德溫四世雖然仁愛寬厚,允許各個教派的人來圣城朝圣,但是也掩蓋不了基督徒曾經(jīng)屠城的事實,這就在穆斯林心里埋下了不可原諒的仇恨。
二、耶路撒冷必有一戰(zhàn)
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起源地,在眾多狂熱教徒心中意義非凡,同時其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也決定了這座城市在世俗生活中的價值,所以,不論是歷史仇恨,還是基督教本身統(tǒng)治不穩(wěn)定,以及現(xiàn)實經(jīng)濟利益的驅(qū)動,爭奪耶路撒冷的復(fù)仇之戰(zhàn)是必然的,雖然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和穆斯林領(lǐng)袖薩拉丁都在努力維持和平的局面,但是,戰(zhàn)爭的火苗卻始終無法撲滅,直到英明的國王去世,主戰(zhàn)派上臺,血腥悲劇終究上演。
三、保護人民,方為真騎士
面對不可避免的戰(zhàn)爭,以及眼見潰敗的結(jié)局,主張和平正義的攝政王選擇了逃離,連神父都想悄悄離開,但內(nèi)心崇尚真正騎士精神的貝里昂寧死都不愿意看耶路撒冷遭血洗,無辜人民死于屠刀之下,明治勝利無望,幾乎是死路一條,他還是堅持留下來,陪所有人民共生死,一起浴血奮戰(zhàn)。
戰(zhàn)爭果然不出所料,嚴守死防都無法阻擋強大穆斯林軍隊的無休止攻擊,但是堅決的抵抗也最終讓薩拉丁愿意和已經(jīng)失敗的耶路撒冷臣民談判,最終賢明仁慈的阿拉丁同意給城中百姓留生路,這場戰(zhàn)爭才算是以一個最溫和的結(jié)局告終。
而在整個戰(zhàn)爭中,貝里昂都通過自己的勇敢無畏和誓死守衛(wèi)國民展示了真正的騎士精神,這也是整個影片最高光的時刻,在那樣戰(zhàn)亂的年代,可以拋開生死護一成百姓,絕對是人性的光輝在閃耀。
四、被麻風病詛咒的英明君王
電影中有一個特別悲情的角色,那就是耶路撒冷國王,他一心守護自己的王國,努力維護和平,不想讓百姓生靈涂炭,但就是這樣一位高尚的君王,卻很不幸得了麻風病,麻風病有多恐怖,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一直帶著厚厚的面具,并不影響他給人留下高貴的印象,即便撒拉遜人詛咒他:“這個病是神在報復(fù)我們國王的自大”,阿拉伯人相信:“像我這樣罪大惡極的人,下地獄會有更殘酷持久的懲罰等著我”,但“果真如此,就太不公平了”。
是的,果真如此,就真的太不公平了,其實,就是沒有下地獄,僅僅是活著,上天已經(jīng)非常不公了,這位國王拖著病弱的身體,忍受著疾病的折磨,要平衡國內(nèi)各種勢力的斗爭,還要面對虎視眈眈的阿拉伯仇敵,能夠維持11年和平,直到自己油盡燈枯,已經(jīng)實屬不易了。
五、爭奪圣城,仁者為王
在爭奪圣城耶路撒冷的血戰(zhàn)中,最終獲勝的是來自埃及的薩拉丁,這位穆斯林領(lǐng)袖在歷史上也是備受本教和基督徒的尊敬,因為他是一位驍勇善戰(zhàn)但同時品德高尚的人,在電影中,取得勝利的薩拉丁在大殿里路過印有十字架的地磚,并沒有踩上去,而是繞道而行,足見其對不同信仰文化的尊重,而他明明獲得戰(zhàn)爭勝利,卻堅持仁君不殺落敗國王的理念,甚至能夠放下屠城的血海深仇,選擇寬恕諒解,給耶路撒冷的城民一條活路,所以,即便后來有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薩拉丁依舊能夠守護圣城,并對所有不同信仰的人開放。
充滿歷史和宗教痕跡的耶路撒冷當今依舊是一塊充滿爭議的土地,遠去的國王、騎士留下了屬于他們的傳說,但關(guān)于對愛、對勇敢、對寬恕的人文理念卻經(jīng)久流傳,如果你也喜歡中世紀的歷史,這將是一部足以震撼視覺但又內(nèi)涵深厚的影片,三個多小時,脫離現(xiàn)實,去遙遠的國度感受愛與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