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自媒體時代一定意義上讓傳統(tǒng)的媒體日漸式微。能很好地順應媒體的日新月異的傳統(tǒng)媒體自然繼續(xù)風生水起,反之,很多的傳統(tǒng)媒體在面對自媒體的浪潮之下,基本上便沒了自己的存身之處。這里就引發(fā)出來一個問題,曾經(jīng)傳統(tǒng)媒體的風云職業(yè),最終變得風雨飄零。這里不得不說一下記者這個職業(yè)。
在信息不那么通暢的時候,記者可以扮演一大群人的喉舌,這種喉舌是一種人人羨慕的職業(yè),而這個職業(yè)之下,很多人都會不自覺地給自己加上一層光環(huán),這個自信是廣大支持羨慕他的人給予的,因為在傳統(tǒng)媒體行業(yè),記者本身就代表著一種獨立的聲音。如果運用得好,這種聲音可以發(fā)揮出一定的效應。然而自媒體時代,大部分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話語權,原來單獨屬于記者的聲音就不剩下多少了。更別說記者的另一個普遍性質(zhì),良心了。而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說的就是記者的另一個普遍性質(zhì),良心。
《凌晨晚餐》中說的就是一個記者獨立于警察之外,調(diào)查一起案件的故事,這個略帶玄幻的故事其實核心很簡單,真正的社會良心是會偏移的。每一個人都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去爭奪這樣的良心的話語權,然而真正的良心卻從來不會只眷戀一個人。
城市接連發(fā)生兇案,警察一籌莫展。而這個時候,善于無孔不入的記者總能從蛛絲馬跡中獲得自己想要的消息。這種獲得有時候感覺有點標題黨,但更多的時候,記者阿彪更愿意將警察不愿意公布的畫面讓更多的人看見。
警察的遮遮掩掩讓大眾一定程度上寢食難安,而阿彪扮演的角色就是讓更多的真相與大眾見面,從而避免了大眾走向另一個猜測的極端,畢竟,那個時候的記者還有一定的話語權,他們的報道還是有人愿意聽一遍。正因為如此,警察與記者之間總是劍拔弩張,阿彪自己也與很多警察鬧得不愉快。然而這一切在阿彪遇見了一個讓自己心動的姑娘之后,發(fā)生了改變。
阿彪覺得這么多起兇殺案的背后一定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真相,而隨著調(diào)查的深入,這樣的真相慢慢地指向一個靈異事件。而此時此刻的警察們卻不愿意讓這樣的消息走漏,更不愿意讓這樣的真相影響到民眾的日常生活。阿彪不愿意這樣坐以待斃。最終,在距離真相越來越近的時候,阿彪收獲了愛情,但這種愛情一定程度上也讓阿彪陷入到了兩難,“考驗”來臨了,阿彪能否在揭開真相的同時延續(xù)自己的愛情,這一點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要相信,一部優(yōu)秀的恐怖片背后,一定是有著現(xiàn)實映襯的。《凌晨晚餐》也是如此,當某種現(xiàn)實通過恐怖片展開之后,我們就能看到本片的核心意義,它可不是一個吸血鬼的故事,而是傳媒時代,大眾對于記者的認知,以及警察對于大眾的認知。
阿彪不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記者,因為他的報道很多時候都不能做到兩全。要想給報社帶來新鮮的資訊,阿彪就要比別人更加的努力去尋找新聞,然而現(xiàn)實卻不能經(jīng)常性地滿足阿彪的胃口。因為最新鮮的咨詢肯定會和警察的辦案起沖突。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可以回想下傳媒時代的記者最喜歡爆料的事情是什么,除了明星隱私之外,就是刑事案件。而后者會給警察造成很大的麻煩,同時卻能給記者帶來很大的效益。這就是阿彪所追求的。
然而這種追求在遇見了警察之后就變得讓人捉摸不透了,阿彪不算一個有良心的記者,他也是一個普通人,普通人在面對未知的時候,會有著某種好奇心驅使,從而獲得真相。然而警察本著不給社會添麻煩的核心,一定會掩蓋真相。那究竟誰對誰錯,這并不是一個讓人喜聞樂見的答案,然而這個答案的選擇的兩邊卻能讓同一件事情煥發(fā)出截然不同的兩面。
阿彪究竟做得對不對,警察究竟該不該去隱瞞。這一點不得而知,我們在不同的時代需要培養(yǎng)不同的價值觀,以便能更加客觀地了解到原本了解不到的事務的真相。阿彪愿意接受吸血鬼存在的事實,這是一個記者的職責使然,然而警察不愿意接受這個事實,實際上還是源于自己的職業(yè)性質(zhì)。如果承認吸血鬼的話,基本上應有的公信力就會不斷地喪失,這才是警察所懼怕的。而回到媒體良心這個話題之上,阿彪作為一個記者還是很有職業(yè)素養(yǎng)的,雖然他也會標題黨,但更多的時候是基于自己發(fā)現(xiàn)現(xiàn)場的基礎之上,然而新媒體時代的很多撰稿人卻不能做到這一點。如此看來,阿彪也有良知的一面。
時代很浮躁,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中,人們會變得沒有信心,良心更無處所尋。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