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最后一天晚上,司機們不約而同地到來,和自己的“愛車”合影。通訊員 段海濤 攝
兩年前,由于地鐵施工,昆明公交菊花村車場的辦公樓拆除了一部分。車場里,5車隊和11車隊都只能在一排兩層的臨時板房里辦公。昨天下午,記者再次來到這里時,板房里的東西已全部搬空,只剩下幾張長椅供當天當班的公交司機休息。這也意味著,菊花村車場的這輪搬遷基本全部完成。今天起,原來途經(jīng)這里的17條線路將全部按新的路線和停靠站點行駛。數(shù)月之后,隨著工程進展的深入,最后4條從這里始發(fā)開往昆明市郊的線路也將遷走。菊花村車場,最終將成為留在昆明市民腦海中的記憶。
依依不舍
最后一夜再進來走走看看
“這邊沒有人辦公了,都去巫家壩了。”在菊花村車場的辦公區(qū)門口,保安張女士提醒我們。辦公區(qū)的院子里,零零散散地停著幾輛公交車,一只關(guān)在籠子里的大臉花貓“喵喵”叫個不停。
“最后一夜,再進來走走看看?!?8日晚,9點多下班后,98路公交車駕駛員田兼在昆明公交11車隊的微信群里,一連發(fā)了十幾張菊花村車場的圖片。于他來說,這不僅是車場的落幕,也是青春的落幕。田兼說,自己從22歲進入公交集團后,就沒離開過菊花村車場,12年的時間,也是自己人生最美的時光。
“從進公司第一天,就在菊花村車場?!碧锛娴耐轮軜芬惨粯樱?年來,車場已成了他生活中最熟悉的地方。“無論是乘客還是駕駛員,車場的搬遷都是一個需要重新適應(yīng)的過程?!痹谥軜房磥?,這種適應(yīng)不光是公交線路的調(diào)整,更多是心理、情緒的適應(yīng)和情感的割舍。
雖然很多駕駛員不善表達,但在昆明公交11車隊副隊長田靂看來,大家對車場充滿了不舍。“很多駕駛員下班后,會回去拍拍老辦公樓里公交二公司的那塊牌子,也會和車輛合影?!碧镬Z說,對于很多駕駛員來說,今天再上班的時候,車頭的電子顯示牌再也不是菊花村開往各個地方了。
曾經(jīng)輝煌
幾萬人次每天在這里中轉(zhuǎn)
始建于1984年的菊花村車場,最早承擔的是昆明東部公交線路的運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往前幾百米就能經(jīng)環(huán)城路到昆明市中心,往外走就是昆明郊區(qū),菊花村成了昆明最重要的公交換乘樞紐。
從大板橋、呈貢坐車“上昆明”,都要在這里換乘。再加上周圍的燈具市場、藥材市場和東站農(nóng)貿(mào)市場,一到周末,每天好幾萬人次在這里中轉(zhuǎn)。之后,隨著螺螄灣的搬遷,呈貢新區(qū)的建設(shè),菊花村車場的公交覆蓋范圍也逐漸向城市東南延伸。
在昆明公交人看來,菊花村車場曾經(jīng)的輝煌有目共睹:5路是昆明最早的公交線路;62路橫穿了城市東西;111路是昆明第一條環(huán)線行駛的公交線路;在地鐵沒有開通之前,170路撐起了呈貢大學城學生出行的半邊天。當時大學城關(guān)于170路流傳得最廣的段子就是“民大的坐著,昆工的站著,師大的看著”,說的就是周末170路的火爆場面。
市民記憶
中轉(zhuǎn)乘客帶火各種小生意
在市民李先生的記憶里,小時候的菊花村車場總是有很多特別的線路。每次去位于經(jīng)開區(qū)的外婆家,都要去菊花村車場轉(zhuǎn)車,但是28路車特別難等。
“當時城市沒那么大,菊花村車場旁邊剛建起了立交橋,更讓人感覺是來到了城邊上。”李先生說,但是菊花村車場,更像那個年代的城市交通樞紐。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圍繞中轉(zhuǎn)人流,車場周邊興起了很多生意——除了周圍火爆的小飯館外,不遠處的海棠飯店周圍,停了中巴車沿途吆喝,接駁來菊花村中轉(zhuǎn)的乘客,可以到經(jīng)開區(qū)、陸軍學院甚至小石壩、大板橋等離城更遠的地方。
【聲音】
服務(wù)乘客
轉(zhuǎn)場之后“初心不變”
昨日,隨著昆明公交11車隊搬往涼亭公交車場,菊花村車場最后的臨時板房也搬空了。從今天開始,只有11路、11路專線、12路、164路4條前往城郊的公交線路從菊花村車場始發(fā)。
“雖然轉(zhuǎn)場之后,從菊花村車場始發(fā)的線路減少了,但是在線路調(diào)整的過程中,還是會盡量讓一些客流量大的線路在菊花村附近的站臺??俊!崩ッ鞴?1車隊副隊長田靂說,轉(zhuǎn)場后,11車隊的公交線路覆蓋了涼亭片區(qū)的公交出行盲區(qū),為這里的市民提供了便利的公共交通。并且像72路、98路等一些市民熟悉的線路,還是會途經(jīng)菊花村附近的公交站臺???,目的依然是把昆明東郊來菊花村車場的乘客運送進入主城區(qū)。同時,由于需要下穿菊華立交,這些線路的所有車輛已經(jīng)換成了稍微“矮”一些的車型。(春城晚報 記者孫琴霞 通訊員段海濤/文 記者翟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