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澎湃新聞記者 徐穎
在人們的印象中,崇禮是和滑雪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不過在劉華杰眼里,崇禮還有很多別的好玩的事情,比如夏季觀花。崇禮的植被豐富,山地以白樺、山楊、華北落葉松木等,林園和草地上的草本植物美不勝收。
劉華杰是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野生植物保護理事,也是博物學文化倡導者,植物愛好者,《崇禮博物散記》是他多年往返崇禮觀察記錄環(huán)境植物的記錄集納。這本書結(jié)合他的興趣熱情、專業(yè)知識,以及實地走訪和采訪經(jīng)歷,集合了大量崇禮的本地博物知識,讀畢對于崇禮的認識不再扁平化。
比如他讀到崇禮有幾種可食植物:“地豆豆好吃不好找,坨粑粑吃大別吃小,酸麻麻一次吃不飽,山棗棗吃多受不了,毛榛榛扎手味道好?!彼鸵粋€個去研究,這些地方名,究竟講的是些什么植物。在他看來,地方性知識很重要,是當?shù)厝藬?shù)百年來積累起來的財富,地方性知識也容易失傳,如果學者們不去關(guān)心,通用名和地方名一一對應的知識體系就無法打通。
書中,他還觀察到當?shù)氐囊恍┲参镒兓?,對物種入侵、人工栽種等提出自己的觀察。
我們采訪了劉華杰,他闡述了對崇禮特殊地理環(huán)境、崇禮的自然及其脆弱性、野外物種多樣性等話題的看法。
劉華杰在崇禮樺皮嶺北部考察
q:您個人對于崇禮最初的興趣是什么?是什么吸引你反復去崇禮?
a:最初只是在北京以北廣大地區(qū)玩,到處看看。近處到過延慶、懷來、赤城、崇禮、沽源、興隆等,遠至包頭、二連浩特、黃崗梁(在克什克騰旗境內(nèi))、阿爾山等。為何較少在北京之南溜達?因為南邊在我看來缺乏多樣性。反復去崇禮,我主要是看野花,那里野花既多樣,又容易觀賞到。崇禮區(qū)地形非常特別,可以想象為一個“大炒勺”,周圍是高山,海拔高(“勺子”底部也有1000多米)、年平均氣溫低。
早晨8點40分站在赤城與崇禮分界的山梁向南(龍關(guān)鎮(zhèn)方向)看到的群山。左前方交叉點為赤城的三岔口。2021年5月12日。
漢淖壩村附近的長葉點地梅(androsace longifolia)。它不同于樺皮嶺及草原天路上可見的幾種點地梅屬植物。
q:崇禮“禾”與“草”交匯之處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別之處?
a:中國從來不是“民族國家”,中國人是多民族(用“族群”可能更好)組成的大家庭,其中“漢族”也不純。大尺度看,歷史上周邊族群與中原族群反復作用,恩恩怨怨,卻也成就了中華帝國及其文化的獨特之處。崇禮恰好位于北方與中原互動的分界線上,此線以北游牧族群以“草”為表征,以南農(nóng)業(yè)族群以“禾”為代表。反復作用之下,留下了大量人類學、歷史學、考古學、民族學的遺跡和鮮活的材料,值得考究和慢慢品味。這些,僅從書本和史料上看是不夠的,必須實地考察。
崇禮太子城高速出口 劉華杰 圖
上窩鋪村關(guān)帝廟中的三國連環(huán)畫 劉華杰 圖
四道梁東部鞍點處的殘存的一個烽火臺,右前方下部為冬奧會賽場“雪如意”和“冬季兩項中心”。
太舞滑雪場的蓄水池。近處白樺林中草本植物很豐富,但此時多數(shù)還沒有長出來。2021年5 月12日。
q:崇禮的植物,哪一個特點吸引您數(shù)十次前往記錄研究?
a:變化的多樣性的美。物種多,顏色鮮艷,在低海拔地方不容易充分感受到。那里植物展示出的樣貌隨時間變化很厲害。比如5月到8月,即使同一面小山坡,每一周上演的“大戲”(指不同植物開花)都不一樣。鎖定崇禮的一處山坡,就可以看一年,不重樣,收獲頗大。
而崇禮的山坡太多了,不同的山坡又各有特點。它們是大自然的大花園,勝過任何人工花園,花多少錢也造不也那樣壯麗而柔美的花園。
q:我注意到,天主教遣使會會士譚衛(wèi)道曾經(jīng)采集并命名的冀北翠雀花,也被您稱為“最能代表崇禮的花”。傳教士們在記錄和整理崇禮博物和本地知識上,扮演了一個什么角色?
a:譚衛(wèi)道,即大衛(wèi)神父,非常出色。他對博物學的興趣可能還要大于對傳教的興趣!中國一系列物種的采集和命名都與他有關(guān),如大熊貓、金絲猴、麋鹿、珙桐等。對崇禮而言,冀北翠雀花是個代表,這種植物學名的“種加詞”就是西灣子,即今日崇禮的主城區(qū)所在地。
刺榆、山桃、山蒿、虎榛、束傘亞菊等不起眼的植物,都與他有關(guān)。許多傳教士對中國還是很友好的,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傳教士肯定是這一帶最早掌握相當多現(xiàn)代知識的人,他們對自然和文化都感興趣。他們引進了西方文化,增加了當?shù)匚幕亩鄻有浴?/P>
對此,中國人民和政府是有所認同的,張家口市各地仍然保留許多天主教教堂,宗教活動正常開展。今天,那里的天主教已是社會主義中國多種文化的一部分,服務著大眾和國家。在高速路太子城出口,就保留一座漂亮的教堂。西灣子街道北側(cè)一個村莊被整體拆遷,所有民房都消失了,唯獨保留了那里一座很小的天主堂。
當代中國也在試圖展示開明、開放的形象。實際上,在張家口地區(qū),歷史上洋人很多,許多外國人為當?shù)睾驼麄€中國做出了貢獻,他們不都是傳教士,有經(jīng)商的有做科學考察的,比如桑志華、巴爾博。今天,作為大國百姓和學子,除了極個別的極端事件,我們完全可以用更加開放的眼光看待中外的科研合作、文化交流。崇禮是中國的,崇禮也是世界的。
張北縣城的天主教圣母堂。
冀北翠雀花,俯視圖。2016年8月8日攝于崇禮獅子溝附近。
q:您是哲學系教授,轉(zhuǎn)而研究植物,這和研究哲學之間有什么互通和啟發(fā)嗎?
a:哲學大師亞里士多德研究動物,寫下著名的《動物志》,他的大弟子塞奧弗拉斯特研究植物,寫下《植物研究》。近代英國經(jīng)驗主義大哲學家洛克也花許多精力研究植物,法國思想家盧梭和德國思想家歌德更不用說,前者寫下《植物學通信》后者寫下《植物的變形》。
在人們印象中,哲學總“玩虛的”,即高高在上,只討論抽象概念。其實,哲學扎根于大地、泥土,否則哲學思辨就可能變成文字游戲、甚至胡扯。當然,并非所有人都認同我的看法。經(jīng)過解釋有時人們還是疑惑,我也懶得再解釋,便甩下一句話:“看花就是做哲學”,看看《周易》《道德經(jīng)》《莊子》,就明白了,不關(guān)注不了解大自然之道,如何能體悟人生、社會之道?
豆科緣毛棘豆,花純白色。
虎榛子的果序。2018年6月24日攝于西灣子南山。
q:無論是木本還是草本,在工程建設(shè)面前都是脆弱的。您在書中對具體案例提出了很多具體的看法,比如“遷地保護”。您的自然主義、生態(tài)主義世界觀,受哪些人的影響比較多?
a:我不會單純寫一部游記,書中流露或故意安插了許多我個人的理念、認知,包括一些批評。有些屬于邊緣認識,不被主流學界和主管部門認可。總的傾向是自然主義、生態(tài)主義、相信大自然的智慧,在人生觀上我主張“自然以自由”。
有三位作家學者對我的自然主義世界觀影響較大。首先是盧梭,他是啟蒙思想家,但他與其他同時代其他啟蒙思想家不同,他似乎考慮得更多,甚至可以有點悖論性地稱他開啟了現(xiàn)代性同時也開始反思現(xiàn)代性。盧梭在教育和哲學上都主要自然,反對過分的教化和技術(shù)化。他本人也特別喜歡植物。
然后是達爾文,他在博物學路線上取得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成就,他的身份本來就是博物學家,他也自稱博物學家。他的成就太大了,事后被人們習慣稱作科學家、生物學家、進化論學者。達爾文的研究進路給人們提供一種遼闊的視野,即演化的視野、博物的視野、非人類中心論的視野。按他的理論,人只有適應好環(huán)境才能持久生存,人這個物種別指望成為超人、超生命。人離開其他物種和其演化的環(huán)境,人根本沒戲。
此外還有利奧波德,他的散文寫得太好了,壓韻且有思想。他主張從生態(tài)的視角看待一切,人只有認同并回歸大地共同體(community),才能處理好棘手的事情。他呼吁人們學會“像山那樣思考”,即長程權(quán)衡。
太子城村東部轉(zhuǎn)枝蓮村附近山坡上野生的榆葉梅此時才開花。2021年5月12日。
q:2022冬奧會舉辦是1月底2月初,這個季節(jié),崇禮有什么特別的植物值得注意和了解?
a:滑雪時,適當關(guān)注一下雪和雪中的白樺、枯草。在冬天,能夠欣賞的植物很有限,絕大部分草本植物根本看不到,而木本植物的葉子也都落了(殼斗科和裸子植物有少量還有葉),對一般人來說沒什么可看的。但崇禮大量分布的白樺,在雪道邊上就能看到,山坡上也很多,此時非常好看(它長葉時反而特征不突出)。欣賞枯草,對于一般人來說有點難,但植物愛好者可以。
崇禮山坡,人工種樹的樹苗,生長得并不好,反而令草地留下難看的土坑。劉華杰 攝
崇禮山坡 劉華杰 攝
q:您在書中極力反對一些“山頭種樹”的行為。為什么種樹反而要反對呢?種樹之前是什么樣?
a:崇禮的高山頂部不適合人工植樹,那里風特別大,土層薄,宜讓大自然自己長草。不可打著生態(tài)修復的旗號破壞生態(tài)。大自然用幾百萬年積累下的一點點土層,被刨開,令那里本來生長很好的、適應了惡劣環(huán)境的草類遭受破壞。因風大土質(zhì)不多,樹不容易活,成活率不高。即使成活了,也不行,那里人工林生物多樣性很低,只有幾個物種。而看似荒涼的山坡,其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物種很多,彼此適應。
我不是反對一切植樹,只是要控制,特別是不能在山頂部植樹。崇禮高山草地上原有植物幾十種,薔薇科、禾本科、十字花科、豆科、毛茛科、蓼科、菊科等都有。植物也不宜只用單一樹種,應當用當?shù)乇緛砭痛嬖诘谋就廖锓N,不能過分以人的短淺目的考慮問題,要適當從非人類中心論,生態(tài)中心論角度考慮。
責任編輯:沈關(guān)哲
校對:欒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