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科學進步一日千里,當人類飛速進入二十一世紀數(shù)字智能時代,不知不覺間我們普遍使用的現(xiàn)代 數(shù)碼智能相機卻終結了名噪一時的西方寫實油畫,而精美無比的電腦辦公系統(tǒng)和印刷技術卻超越了中國幾千年來人工用毛筆手寫的楷書和行書,根據(jù)孟晚舟在清華大學一次演講中發(fā)出的人類永遠不要與機器競爭的忠告,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在目前而言中國書法惟有草書可把玩了。對于這個問題,我覺得很有意思,現(xiàn)在我根據(jù)人的親身體會談談自己的看法,并愿與諸君共同探討。
我年輕時學過西洋繪畫,我利用高校放假的時間,參加了廣州美術學院老師舉辦的兩期美術培訓班。一期專門學素描,一期學西洋色彩,即水彩,油畫之類。都是繪畫的基本課。教素描的老師水平很高,從點線面教起,再到從整體到局部,調子過渡,科學教學,循循善誘,很快就學會了,但日復一日地對著石膏像畫靜物,畫頭像,畫到眼痛,有時眼淚都流出來。到了色彩課,難度就更大了,水彩老師說,他教了二十多年的色彩,對水彩的用水還是難以把控,一筆落紙,水分多少,效果如何總是未知數(shù)。油畫就易把控些,可以覆蓋,層層涂抹,白可蓋黑,黑可蓋白,但那種顏料和香蕉水的味道實在刺鼻難聞,加上要動手制作畫布諸類,這些工序下來,全都是枯燥無味的體力活。通過這一番體驗,我終于明白了,徐悲鴻,劉海粟這些早年對西洋畫頂禮膜拜并不遠萬里到歐洲學畫的藝術大師最后都回歸了國畫并達到了藝術的巔峰,因為國畫比畫西洋畫瀟灑多了,能在潔白的宣紙上筆起龍蛇,都意揮灑性情,完全沒有了西洋畫那種刻板與枯燥無味,反觀中國畫大師,象國畫大師張大千,齊白石之流個個美須飄飄,氣定神閑,個個修養(yǎng)成如神仙般似的,令人頓生羨慕。
從中看出,東西方文化對比的高下即可立判了,難怪西方抽象派藝術大師畢加索自言恨不生在中國。在他的眼里,中國每一個漢字書法便是一幅神奇的抽象畫。的確如此,中國書畫藝術有五千年歷史積沉,比西方那些粗糙的死板的甚至是機械化的所謂藝術不知要高出幾多倍。說到機械,隨著近代照相技術的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數(shù)碼相機時代,西方那些靠人工苦力畫出來的寫實的油畫、素描、水彩,任你畫得多么纖細,在幾十萬像素的數(shù)碼照機面前都不屑一顧,西方藝術的淺陋從此敗給了機械,相機最后終結了寫實的油畫。而另一方面,幾千年的東方書畫藝術同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隨著科學技術一日千里的進步,特別是印刷技術全面推廣和電腦的普及,在世界范圍內“印刷用楷,書寫用草”逐漸成為國際通例,早在上世紀初期,中國終結了幾千年封建帝制而進入世界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行列,具有世界視野的中國國民革命元老、中國標準草書學社創(chuàng)始人、現(xiàn)代草圣于右任先生早就看到了這一點,他從世界各民族競爭寸陰是競,差一秒便落后于人的觀點出發(fā),大聲疾呼,喚醒沉睡的國人,他說:“國家之建設,尤利賴于進步之文字,以為推動而促其成功?!薄皻W美日各強國,科學進步,文字亦簡,印刷用楷,書寫用草,習之者,皆道其便?!薄拔釃淖?,書寫困難,……文字改良,雖僅為節(jié)省時間之一事,然以其使用之廣,總吾全民族將來無窮之日月計之,豈細故哉!”這是百年前于右任先生的遠見,一百年后的今天還有不少人沉迷于楷書書寫,應警醒了??瑫斪鲗W書法的基本功尚可,但大范圍內推廣使作便不合時宜了。
過去于右任先生的”廣草書于天下“的初衷是好的,但當時中國民眾的文盲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認識個字都難,更要說推廣和使用筆走龍蛇的草書了,現(xiàn)在不同了,大家都能識字了,可以象日本人那樣全已民都使用草書了,由于于先生在全民族推行廣草書運動,從國民政府時期開始便進行了文字改革,后不了了之。新中國成立后推行的簡體字便是于右任先生所推行的簡體草書,簡體字至簡至易是中國草書藝術的精華,是幾千無數(shù)書法家心血的結晶,是中傳統(tǒng)文化最精華詩燁啟功書法,而一些對中國傳統(tǒng)書法藝術一無所知的人卻而無端攻擊簡體字,甚至錯誤認為是中國大陸對傳統(tǒng)文字的破壞,這是十分愚蠢的可笑的看法。相反,中國大陸推廣簡體字后能讓全國掃盲運動在短期內取得了顯著成就,大大地推行了中國社會的日益強大?!盎仡櫵鶃韽?,蒼蒼橫翠微”,看到今日中國民族復興的偉大成就就證明了這一點。說到印刷終結行楷,也是時代科學發(fā)展進步的使然。我們打開電腦辦公系統(tǒng)軟件,除了宋體和美術字外,還有大量的從碑體,各種古代的楷書體和現(xiàn)代的楷行字體都應有盡有并可供選擇,而且這些字體十分精美,使用十分方便。這個大家都明白,在此不再多言。
“世間萬物皆草書”。漢字的創(chuàng)造來自古人對自然物象的崇拜和理解,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因此漢字初始具有象形、指示、會意的特點,而草書更具有神性一面,書中有道,道中有書。草書值得把玩的是一切都在“道”中,清代大學問家沈德潛在《草韻匯編》前言中指出“予惟草之為道,于無定中又有定者焉。其無定者,神明也,其有定者,體制也。”草書的“定者”其“體制也”或者機器可以超越,可以打印,而“無定者”卻是“神明也”,機器豈能取代?而且每一個人的“神明”都不同,機器就算智能化,也無法捉摸而超越吧,這便是草書值得玩味的地方。至于怎樣去把玩,一定各人有各的玩法,皆因每一個的情性而定,”道可道,非常道“,在此便不多說了。但我想筆墨當隨朝代,一個時代必有一個時代的草書面目,新時代正在呼喚反映新時代大國風度和自信并具有新時代精氣神的新草書!江山有待人才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我堅信中國新草書的時代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