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1、出自《唾玉集》: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這首詩是出自一個精通棋藝的老道,最后兩句讀懂了終生受益。傳聞他每次下棋的時候都會讓對方先走幾步,無論是棋藝還是棋風都深受世人稱贊。后來他不幸去世,死前委托村里的一個老人為他辦理后事。老人為他改葬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的墓中只剩了衣服,這事傳開后,時人都認為老道不是凡人。遺憾的是老道留下的信息實在太少了,而這首詩正是他留在世間的唯一作品了。
2、荀子說:“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P>
3、生活中如果得理之時不饒人,把對方逼得走投無路,就有可能會激起對方“求生”意志,會不擇手斷反抗,學會放一條“生路”,對方或許會心存感激。
4、古人云:冤冤相報何時了,得饒人處且饒人。這是一種寬容,一種博大的胸懷,一種不拘小節(jié)的瀟灑,一種偉大的仁慈。自古至今,寬容被圣賢乃至平民百姓尊奉為做人的準則和信念,而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一部分,并且視為育人律己的一條光輝典則。
5、“得理饒人”看似淡然,其實真要做到還真不容易。有“得理”之說,那就說明之前受到的待遇是不公正的,甚至是受到了屈辱。如此的狀況便是在心底烙了傷痕?;蚨嗷蛏俣紩a生一種“憤憤不平”的情緒,而這種情緒往往會在“得理”之后,變得振振有詞。
6、得饒人處且饒人就是放下,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難堪的時候、做錯事的時候、有求于人的時候,如果這時你處在有理的一方、得勢的一方、管束人和裁決者的一方,你會怎樣做呢?
7、每個生活在社會中的老百姓,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都希望遵守和平相處的原則。但只要是有人在的地方就會有矛盾,但是發(fā)生矛盾之后如何處理,才是證明一個人是否高尚的重要標準。
故事:
1、一次,一輛卡車途經某村莊時,一個中年農婦突然小跑著橫穿馬路,大卡車來了個急剎車,差點撞上農婦。這讓農婦火冒三丈,沖到駕駛室前對司機沒完地罵。司機也沒說話,他只是點燃一支煙,慢慢地吸著,聽農婦從'村罵'到'縣罵'一直上升到'國罵'。等農婦罵累了,這時司機才慢慢地說:'如果我剛才剎車晚了,你被軋死了,這會兒你還能罵嗎?'農婦一時語塞。無話可說。
2、卡耐基年輕的時候很好勝。在一次宴會上,大家有說有笑,有人提議每個人講一個笑話活躍氣氛。于是大家挨個講了起來,氣氛很活躍,全場人都很愉快。最后,輪到卡耐基旁邊的一位先生講了。他講了一個幽默故事,在結尾還引用了一句話,大概意思是說:此地無銀三百兩,為了證明這句話,那位先生還特意提到這是《圣經》上說的??突肋@句話不是《圣經》里說的,而是在莎士比亞的書中提到的,于是他糾正那位先生道:“這句話是出自莎士比亞的書?!蹦俏幌壬牶笥X得自己面子上掛不住,就出言反譏道:“什么?出自莎士比亞的書?不可能,絕不可能!先生你一定弄錯了,我前幾天才特意翻了那一段,我敢打賭,我說的是正確的,一定是出自《圣經》?!笨突敕瘩g,忽然想起自己的老友維克多·里諾是研究莎士比亞的專家,而他正好也在場,就轉向他說:“維克多,你說說,是不是莎士比亞說的這句話。”維克多卻盯著他說:“戴爾,是你搞錯了,莎士比亞的著作上沒有這句話,這位先生是正確的,《圣經》上確實有這句話?!彪S即在桌子下踢了卡耐基一腳。在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向他抱怨:“你明知那句話本來就是出自莎士比亞的作品,卻還幫著他說話,真不夠意思,還讓我向他道歉,真是黑白不分了?!本S克多卻笑了:“莎士比亞的書上有這句話??墒?,那個人也許是一位有名的學者,為什么我們要去證明他錯,讓他下不了臺呢?記住:永遠不要和別人正面沖突?!暗美聿火埲恕币苍S是你的權利。但不妨“得理且饒人”。給自己留條退路,也讓對方有個臺階下,為對方留點面子和立足之地,這樣,等到對方得理時,就會同樣也給你留點面子和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