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鈕承澤 《情非得之生存之道》
手冊:為什么選擇《情非得之生存之道》這個故事作為你的導演處女作?
鈕承澤:是這部電影選擇了我。我一直很想拍電影,可惜那個時候臺灣電影非常的不景氣,于是有很長的一段摸爬滾打的過程。2001年開始,我成為一個電視劇的導演。然后拍了幾年偶像劇,有的時候混得很好,有的時候收視率不如預期,越來越不快樂。就在我要進入40歲的那一年,我不知道我下面需要拍什么了,身為一個電視劇導演,我卻面對極大的困惑。我一直以為自己充滿理想抱負,但是一不小心,我在那個追求成功的過程當中,其實已經腐爛發(fā)臭而不自知。那當時發(fā)生了一件比較大的事情,就是我深愛的女人離開了我,那就好像那一組積木被抽掉了下頭的一塊,我的人生就轟然崩塌。我有很長的時間,半年,一年的時間沒有辦法做任何的事情,我每天關在我公司樓上的小閣樓里。
那個時候本來我已經在進行一個電影案子了,就是我想用比較低的成本,比較新的類型,我想那我自以為聰明的是,我可以在當時那么差的電影環(huán)境之下,用一個新的語法,一個新的題材,我有可能異軍突起。然后也就開了一個案子,案子叫《情非得已之武昌街起義》。那同時我的生命出現(xiàn)了很大的問題,那個案子停滯了。然后就在那不能做事的半年多的時間里,我體會到很多道理,就發(fā)現(xiàn)人之所以不快樂其實都是來自于自己的內心。就是失敗、挫折、沮喪、悲傷。我們都很想逃離,因為太不舒服了,于是有人酗酒,有人吸毒,有人瘋狂的購物,有的人追求更大的成功。那以前的我,顯然長期以來都是那樣的。那一次的崩塌讓我發(fā)現(xiàn)這些手段全部無效。然后就有一天我就覺得說我沒辦法再拍以前那部自以為聰明的,把收視指著別人的電影了。我想拍一部電影,我想分享我生命的體會。然后我想把身為一個公眾人物,身為一個對自我有期許的導演,你很容易就開始裝b,裝范兒。我想把鈕承澤,所謂的“豆導”徹底的擊毀,我認為我才可以完全坦誠的開始我的下半生。而坦誠其實是唯一的生存之道,這就在那樣的情況之下,我推翻了原本的想法。拍了我的處女作。這就是生命,生命的安排,對,所以。一開始我不能說我選擇它,因為我一開始沒有選擇它。
手冊:你在這部作品當中想表達的是什么呢?
鈕承澤:我覺得《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可以看作是我人生前半段的總整理吧。于是我才得以好好的再出發(fā)??措娪熬椭懒?。所以如果你要我答案的話,我不自覺我自己要表達什么。讓觀眾自己去體驗,就每個人觀感他都不一樣,可能在電影當中體現(xiàn)到的東西,他能感受到的東西也不一樣。
手冊:資金是來自哪里呢?
鈕承澤:全部自籌??!爸媽的房子,朋友的錢,第一,成本是非常低,shooting的拍攝成本大概只花了500萬。可是我們又花了500萬做宣傳跟行銷。1000多萬臺幣,大概200多萬人民幣吧
手冊:那當初這部電影是您自己編劇還是找專人編劇的呢?
鈕承澤:有一個一直長期合作的創(chuàng)作上的伙伴,他其實可以說是我每一部作品的共同創(chuàng)作。像《情非得已》他是編劇,然后他也給我一起剪接。那《艋舺》,他也是編劇,他也算是藝術指導,也參與剪接?!秎ove》他也是編劇,他也剪接。他就是作者之一。
手冊:那當初您覺得拍這部電影的時候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鈕承澤:拍攝這部電影環(huán)境非常非常的差,我在拍這部電影之前,我提出那個偽紀錄片的想法的時候,我身邊有團隊,有些人是很興奮的,贊成的。可是經過我那一年的反省,以及調整期之后,我再說我不要拍那部電影了,其實身邊有很多反對的聲音。大家很擔心我拍一部自high的電影。就電影里面也有講,那真的來自于我當時的制片人他說的,他說你是拍這種打手槍片的,沒有人要投啊。但是我自己清楚了,我就說我被人家說是偶像劇教父了。是,你是可以賺很多錢,如果你想要的話,可是那真的不是你追求的人生。然后生命逼迫我去拍這部作品,那我就在想說怎么辦。一,根本找不到錢。第二,當時臺灣電影就是你拍了你也不知道能不能上,什么時候上。然后就算上,通常也是大概也是慘淡的下場。如果我敗了,我就把公司收掉。那我了不起搬去花蓮,環(huán)境很干凈,對,物價便宜,很好生活的一個地方。我每天騎騎車,爬爬山,看看書。然后我真要掙錢,我一年回臺北拍一支廣告,我就可以生活了。。你希望你被大家尊敬,你希望你有用不盡的財富。我把這些東西都想透了,他們都不是我生命中的必須。但是我的人生如此之長,我們怎么在一個100分鐘的范圍之內,還是可以說出一個最后不至于留于作者自哀的不好看的電影。當然這件事上,然后在真與假,在真實與虛構,在剖析自己的這個尺寸的拿捏上,它當然還是有創(chuàng)作上的難度。
手冊:這部片子的一個命運如何,那當時有在臺灣上映嗎?上映情況如何呢?
鈕承澤:當然有上映,命運非常好。報名參加了當年的金馬獎,入圍了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杰出臺灣電影,杰出臺灣電影工作者好幾個獎項。然后我們去參加了鹿特丹影展,得到了
“亞洲電影”獎。當時我們就已經覺得說,搞不好2008年會是大家記憶臺灣電影的一年
,就是一個從谷底翻身的第一個坐標吧。我們有些人會稱2008年為臺灣電影的元年。我覺得就像鄧小平同志說的“改革開放是摸著石頭過河”,電影工業(yè)建立也是。但是我們確實試圖放下一塊又一塊穩(wěn)當?shù)拇笫^。因為有了《海角七號》那樣的成績,我們才有勇氣去推動《艋舺》。
手冊:那你覺得拍攝這部電影對你最大的幫助人是誰?
鈕承澤:對我最大的幫助是過往所有發(fā)生在我生命中的幸與不幸。它們都是最好的素材。比方說我當時的經紀人,他也拿他私房錢,占投資的某一部分。那我最感激的還是我的共同作者曾玉萍(音)。他確實是在我創(chuàng)作上,我已經決定那么做,但是我卻不知道我怎么在100分鐘之內說好這個故事的時候,他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手冊:您對第一次拍片的青年導演有什么樣的建議和意見呢?
鈕承澤:如果是一部想要在院播放的長片,我建議越晚拍越好,等你準備好的再拍。雖然現(xiàn)在整個華語市場它看起來是非常的蓬勃,這個熱情涌入,票房不斷攀升。但是我們知道的片子其實是極為少數(shù)的,真正被大家喜歡的。換句話說還是有很多片子上來了就消失了。那我所謂的越晚拍越好是,我總希望如果哪怕你是個天才,你也需要有更多的實物經驗,你對生命的感受,你對人情世故的了解,然后你才能夠比較好的掌握并且發(fā)揮你原本想拍的那部電影。那如果太過急切,只是找到錢了,只是high導演這個名頭,拍了之后也可能,那個傷害或那次打擊會是影響非常深遠的。因為我的建議是好好的生活,努力的做一個更好的自己,然后不要急著去拍你的第一部電影。不是等到你七老八十了,不是要等到你老謀深算了,都不是。而是能不能有多一些的,給自己多一些的時間,給這個作品再好一點的環(huán)境。然后希望大家是勤勉的,是誠懇的,是熱情的。對。那如果你不是想要拍一部電影院上片的,那就拿起你的手機就拍吧。用個軟體就剪吧,就到網絡上看看大家的反映吧。有什么機會,有什么工作,都去做吧。就張開雙手欣然的接受生命給你的一切吧。那一切的一切,不管好的,壞的,快樂的,悲傷的,成功的,失敗的,不管是什么,它都會成為你作品的養(yǎng)分。
鈕承澤導演簡歷:
鈕承澤,臺灣著名導演、戲劇制作人、演員。國光藝術戲劇學校影劇科畢業(yè),祖籍北京。9歲開始接觸表演工作。自2000年開始導演工作。2002年8月,成立紅豆制作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該公司的負責人并拍攝多部趨勢劇、電影。
2007年執(zhí)導電影處女作《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12月獲金馬獎的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2011年,執(zhí)導電影《love》。
2010年,執(zhí)導電影《艋舺》。
2009年,執(zhí)導電影《城市守望者》。
2008年,執(zhí)導電影《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郭涌泉/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