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1.
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于,《你在哪》的氛圍始終是在文藝與犯罪之間曖昧兜轉(zhuǎn)——后入式強奸的生猛與舞池里一個人的獨舞的落寞,每一種都讓人的內(nèi)心為之刺痛,影片其實就是在這兩種刺痛中尋找答案的,一種在意識流里安置邏輯的怪異與新鮮,但對情感的投入和釋放,讓影片在罪惡的黑暗中,找到一絲救贖的亮光。
2.
對于拐賣兒童以及家暴的聚焦,讓《你在哪》從一開始就流露出焦灼的氛圍,盡管這種焦灼并未讓坐在車里的警察感覺到,但賓館里的槍聲,還是第一時間為雙方的短兵相接,發(fā)出了信號。
影片在這個時候,最關(guān)注的地方,在于槍響前后,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被剪輯打亂的時間線索,在試圖一點點的拼湊還原事件的真相,但越是深入越是凌亂的線索,倒逼觀眾跟著一起來回奔波。
對于一個犯罪和推理類型的愛好者而言,其實蠻喜歡這種敘事結(jié)構(gòu)的,碎片式的拼接與改變時間軸的整理,往往讓事件發(fā)生審視上的變化,整件事在不同的細節(jié)里,呈現(xiàn)出不同的思考方式。
3.
無常反而來自日常,這大概是故事最讓人揪心的地方。
女兒的被拐與家庭的暴力并存,如何化解危機,很長一段時間成為女主角在影片中需要面對的壓力。
這段時間,銀幕幾乎成為女主角一個人的舞臺,從垃圾筐里撿起紙條之后,她其實就已經(jīng)脫離了故事的“掌控”,一個電話,一次深入現(xiàn)場的冒險,真相不遠,但一門之隔的痛楚,真的打敗了所有的努力——獨自一個深入險境的女人無力化解危機,真實很可怕。
“客串”的女工友為這次冒險提供了更多可視性的表演,尤其在大門外的色誘,讓人看到日常中不動聲色的驚心動魄。
4.
受害者成為亦有隱瞞的真相,這大概也是影片最大的反轉(zhuǎn)。
這也是影片最為深刻的地方,就是如何脫離現(xiàn)實困境的問題。其實近年越來越多人開始關(guān)注加諸在婦女兒童身上的犯罪,但真的深處這種危機中的人,如何脫困真的不是簡單的幾個建議就可以實現(xiàn)的。
影片用了最無奈的方式解決這場危機,對于現(xiàn)實而言,這樣的方式偶然性更多一些,所以并不能一勞永逸的成為所有人的選擇。
5.
受害者成為施害者也是影片思考的地方。
曾經(jīng)的被拐賣者,長大后反而成為拐賣者,這一點確實讓人震驚與童心,爛尾橋下,那個展翅飛翔的小鳥,或者能證明他過往的心境,但卻無法成為他犯罪的借口。
影片對這個人物的設(shè)計極其特別——始終沒給他一句臺詞,但,他從出現(xiàn)到最后縱身躍下懸崖,反而清晰的勾勒出一個真實的人生。
6.
《你在哪》是一次錐心的詢問,也是一場關(guān)乎人性的實驗。
只是不知道,新的受孕,是希望還是犯罪的延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