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原創(chuàng)作者:郭振民(鄉(xiāng)親們)
《鄉(xiāng)親們》開篇的話:我出生在束鹿縣一個偏遠的鄉(xiāng)村,在那里度過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是爹娘和鄉(xiāng)親們,是這片深情的土地養(yǎng)育了我。之后考學(xué)進了城,在外面混事謀生四十余載。但無論走到哪里,時間多么久遠,我永遠也改變不了這鄉(xiāng)村的情結(jié),我和我的筆都融進了這鄉(xiāng)土的底色。在我童年那個苦難的年代,鄉(xiāng)親們穿著破衣爛衫的形象,終日辛勞的身影,質(zhì)樸憨厚的臉龐,一個個鮮活的面容,時時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撞擊著我的心扉,而又常常使我產(chǎn)生無名的責(zé)任感,不把他們寫出來,總覺得沒有盡到責(zé)任。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比瞬荒芡涀畛鯐r的本心,就是那顆與生俱來的善良、真誠、無邪、寬容、博愛之心。并時時提醒我們?nèi)ジ卸鳎タ辞迦松E‥‥。《鄉(xiāng)親們》是我準備出版的一本人物散記,是我用飽含深情的筆寫出的,它是我童年時,村里鄉(xiāng)親們形象的真實寫照,文中講述的那些人和事都是真人真事。今將部分章節(jié)曬出來,請眾師友們指教。
“光棍兒”福印
——《鄉(xiāng)親們》人物散記之七
在村子西北角,幾乎快到村子邊緣的老寨墻根了,有一個土坯圈起的小院子,土坯因多年雨水的沖刷又年久失修,大部分已經(jīng)坍塌,斷斷續(xù)續(xù),像老人少牙沒齒的牙床,說是圍墻,倒不如說是圍墻的“遺址”。院內(nèi)長著兩棵樹,茅坑邊一棵彎腰老栆樹,叧一棵榆樹長在破籬笆門旁,滿地的雜草樹葉,院子北端有兩間低矮的小坯房,一個屋角也坍塌了,用樹干支著破包袱皮擋著窗口。就在這個破敗院子里住著倆光棍,就是福印和他哥哥。
福印他娘給他起了個好聽的名字,但他的命里卻沒有福氣。那時候他四十來歲,整天穿著紫花土布破衣裳。所說的紫花,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時候老百姓種的一種棉花,棉絮的顏色似土黃色,紡出線來是土黃色,織出布來也是土黃色。村子里家景不好的人家那時都穿紫花土布。天長日久,汗浸雨淋,日子久了都變成土白色。福印冬天穿著紫花布大冕襠棉褲,上身穿紫花破棉襖,腰間抽著破草繩,胳膊肘還露著灰棉花。到了夏天,把棉衣里邊的破棉花扯出來,又穿在身上,就變成了夏天的單衣服。福印是個光棍兒,他有個哥哥也是光棍兒,村里人們說:“一雙筷子——倆光棍兒?!?/P>
從我記事起,就沒見過福印刮過胡子剃過頭,更談不上洗臉。也怪了,他那有點兒尖的腦袋上又稀又黃又細的頭發(fā)和那尖尖下巴上的幾根兒胡子,整天也看不見長,就像那不澆水不施肥長在荒地上的野毛毛草。腦袋上厚厚的臟兮兮的污垢皮都有半寸厚,像戴在頭上的帽盔兒。單說福印那耳朵眼兒里積的“土”足有半寸厚?每每村里人見了,就會戲笑著說:“哎呀!種上谷子能長出穗兒來!”
福印整天肩上背著個破糞筐,嘴里嘟嘟囔囔自言自語不知說什么。從村里走到村外,說是到地里干活,快到晌午了,人們又看到福印背著破糞筐慢慢地從村外走回來,村口閑歇著的老頭兒就喊:“嗬!看福印多有福??!大卷子蒸熟咧,也回來咧,靜吃現(xiàn)成的!”他稍停下來,嘿嘿一笑“福,?!?。”他照樣嘟囔著走了。有時淘氣的孩子拾起地上坷垃朝他背后投,大人們就大聲嚷:“這孩子,淘氣!”每當(dāng)這時,福印就回過頭,沖大人和孩子們嘿嘿一笑,照樣嘟嘟囔囔著走了。
每逢田間街頭人們說起福印,無不說起福印那雙腳。每當(dāng)說到此,人們“嘖嘖!” “那腳真是……不知道怎么長的……真絕咧!”福印一年四季有三季不穿鞋,人們說:“沒媳婦,誰給做啊!”又買不起……。就這樣,日積月累,福印的腳也百煉成了“鋼”咧,走磚渣坷垃地如同穿了旅游鞋一般,走如常人。人們說福印腳面上的皴至少有一指厚。
那年暑假,我到離村很遠的野灘地里砍草,福印也在那里瞎轉(zhuǎn)悠。地埂道邊兒,都爬滿了蒺藜蔓子,一層一層的蒺藜鋪滿了地,人們穿布鞋走上去蒺藜還咯腳,福印光著腳丫在滿是蒺藜的野地上瞎走,看上去卻如走沙地?!昂?!你腳不疼呀!”我頭一次看見福印光腳在蒺藜地上走,吃驚地嚷。“嘿!嘿嘿!”福印沖我一笑,抬起腳在地上來回蹭了蹭,扎在滿腳面的蒺藜脫落了一地,“嘿嘿嘿……?!备S∪魺o其事的蹭著腳。我身上不由的打了一個冷戰(zhàn)!
別看人們說福印傻,他還有人們想不到的絕活兒。
那一年放暑假,吃過晚飯,我到住在村南頭的樹懷家玩。樹懷是我光屁股長大的伙伴,他住在村邊。那時,剛搬到新房子住,還沒有圍墻,周圍都是莊稼地,彌漫著淡淡地霧氣,月光下顯得空曠、寂靜,只有草蟲兒在莊稼地里、草叢中低鳴。未到小院,老遠就聽到斷斷緒緒地胡琴聲,我停住腳步,靜靜地聽著,是《閨中怨》的曲子。那琴聲委婉柔美,纏綿情深,曲調(diào)時而輕盈柔和,時而如泣如訴,好似苦悶中的人發(fā)出的感人至深的獨白……
我心里想:“這是誰呀?能拉出這樣好聽的曲子?”我三步并作兩步,走到北屋門口的高臺上,走近一看,只見四、五個人坐在板凳上圍成一圈兒,靜靜地聽著琴聲。
“民,放暑假回來了,快坐下!”樹懷看來人是我,忙打招呼。我顧不上說別的,問道:“二胡是誰拉的,這么好聽?”
“你看是誰拉的呀?”他用手指旁邊一個禿頂說。
我一看,不禁使我大吃一驚,這不是傻福印嗎?只見他一手握琴,一手操弓,正低頭精神專注地拉著。見有人來了,福印抬頭看著我,嘿嘿笑了笑。就在那一瞬間,借著月光我看見福印那張飽經(jīng)滄桑的老臉上,仿佛還有剛淌下的淚痕。
“真是他拉的?”
“那還能假嗎?”
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你看看他那二胡,就一根弦!”不知誰說了一聲。
“我不信……,我看看?!蔽壹敝鴱母S∈掷锬眠^二胡,一看,真傻了,真的是一根胡弦!
我為之愕然……。
“一根弦?一根弦?不可能啊……?!?/P>
這就是我日??吹降母S。@就是那個整天走路嘟嘟囔囔的傻福印嗎!
福印早已作古,這是我童年時的福印。
四十多年過去了,我從農(nóng)村考學(xué)進了城,在外面謀生、混事兒,曾無數(shù)次給同事們說起此事,人們聽后無不驚詫、感嘆……。如今村里的人們早已把他淡忘得無影無蹤了。但他的形象卻深深印在我的腦子里——尤其是月光下掛在他那張老臉上的那淚痕……。
……
后 記
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去年春節(jié)過后我回老家,晚上,和童年的伙伴樹懷歇著閑聊,我又談起好多年前,傻福印在他家院子拉二胡的事兒,之后,我無不感嘆地說:“你說那個福印,大字不識一個,又傻,怎么二胡拉的那麼好??!”
樹懷聽我說起福印,話題來了,笑著說:“你不知道?聽老人們說,福印十七、八歲的時候,是半截街里的漂亮小伙子,還是村里大秧歌劇團里有名的小花旦,扮相、唱腔十里八鄉(xiāng)好有名哩!”
“是真的?” 我不禁愕然。
“那還有假!”樹懷說完,抽了口煙,繪聲繪色地說起了福印年輕時故事,聽說那時候,每逢散了戲 ,大姑娘小媳婦們都圍著福印不讓他走,非要看看福印謝了裝是啥模樣兒?聽說有一年,鄰村有個漂亮的大姑娘,偷偷地把自己親手繡的鴛鴦戲水的花手絹兒塞進福印的兜里,后來,聽說還鬧死鬧活地非要嫁給他……。
那天晚上,樹懷給我講了不少福印的故事。
鄉(xiāng)村的夜晚,星光點點?;丶衣飞?,我的腦子無法平靜,無論怎樣去想,故事中福印也無法和我童年時所見到的福印聯(lián)系在一起……。
不知道青年時期的福印都有哪些經(jīng)歷?又發(fā)生了哪些故事?而使得那個英俊的“小花旦”,以至變成了后來的那個傻福印?
此中緣由,樹懷無從知道,我更不知所云?
現(xiàn)在看起來,當(dāng)年村中那些事兒,現(xiàn)在活著的這代人是弄不明白了??梢詳喽ǎ麓四蔷透幻靼琢?。
——更主要的是,他們不關(guān)心、更不需要弄清那些事兒!
“不忘初心”,但初心不知上哪去了?!
附:我老家部分鄉(xiāng)親、師友們對《福印》一文的點評:
本人拙作《福印》在家鄉(xiāng)媒體上發(fā)表出后,受到家鄉(xiāng)眾多父老鄉(xiāng)親們和網(wǎng)友們的關(guān)注,并給于很高的評價,這是對我的抬愛和鼓勵,在此衷心地謝謝他們!
下面是家鄉(xiāng)部分鄉(xiāng)親、師友們的點評:
★搬個板凳坐下來,慢慢聽您講那過去的事情……
★真是好文章,結(jié)尾令人震撼,久久不能平靜······
★很期待這樣的散記,問好“鄉(xiāng)親們”:handshake。
(此人是旅居國外的辛集籍網(wǎng)友所點評)
★俺是辛集河莊村哩,老師你是辛集哪哩耶?
★老朽在耄耋之年,讀了這篇文章,回首往事,確認文章所說情景并非遙遠,現(xiàn)在仍然時時飄忽眼前。那時貧窮破敗的農(nóng)村,眾多“福印”們衣不遮體,蓬頭垢面,窮困潦倒的形象至今記憶猶新。他們大多死于饑荒或戰(zhàn)亂,1942年華北大旱兼日本鬼子燒殺搶掠、1959——60年全國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自然災(zāi)害”,他們首當(dāng)其沖的遭殃。真是餓殍載道,尸骸相撐,慘不忍睹。我輩劫后余生實為萬幸!在這些冤魂中,自有天才能工巧匠無數(shù),豈止一個福?。??時也命也運也,我等小民只有聽天由命的份兒,徒喚奈何!??!
(此點評作者乃河北辛集中學(xué)八十多歲優(yōu)秀老教師所寫)
★“鄉(xiāng)親們”先生,您真是位有心人,如此珍貴的史鑒,太珍貴了。
★看見福印光腳在蒺藜地上走這段,想起小時候?qū)W過的《陳秉正的手》那篇文章。
★:盼多福蔭卻艱辛,
少衣無履踏棘塵,
獨弦琴上說心事,
鄉(xiāng)野最是有奇人。
(此詩是辛集才女、女詩人“臨水問樵”所寫)
★福印看似憨傻的外表下,又有著怎樣一顆曾經(jīng)滄桑的心。文章開頭讀來平緩,結(jié)尾卻令人震撼。★★細讀先生文字,頗有“荷花淀派”文風(fēng),欣賞并期待更多的好文章!
★過去因為窮,過去各村都有這樣的人~~
★也許是個錯覺,我感覺樓主和我是同村的鄉(xiāng)親。而之所以有這種印象,就在于“鄉(xiāng)親們”用了真實、傳神之筆,描繪了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鄉(xiāng)村人物。用平實的筆墨書寫傳奇,作者令人佩服。其實我們身邊很多有特色、有味道的人物值得記錄,只是沒有樓主的細心和文筆,欣賞!
★“鄉(xiāng)親們”老兄接著寫呀!俺這還急著拜讀呢!~~~期盼!
作者簡介:郭振民,河北省束鹿人。現(xiàn)為河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河北省收藏家協(xié)會會員,全國鐵路文聯(lián)委員,河北古玩鑒定研究委員會顧問、書畫鑒定專家;河北省藝術(shù)品交流與傳播協(xié)會理事;河北省海內(nèi)外名人名企交流協(xié)會藝術(shù)鑒定顧問;省會多家拍賣行藝術(shù)顧問。先后在報刊、雜志,發(fā)表小說、散文、詩歌及書畫評論190余篇(首)。曾獲1992年全國小說二等獎,出版有文集《二月春風(fēng)》,書畫專著《品茶說畫》。
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tài)度。
歡迎大家在下面評論回復(fù),讓萬千網(wǎng)友看見你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