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幸福的家庭》是魯迅在1924年寫的短篇小說,收錄在小說集《彷徨》里。
它主要講述了一個青年作家想寫一篇小說《幸福的家庭》來賺取稿費。
可是在他一次次構思中,現(xiàn)實生活中的嘈雜,家庭里的雞零狗碎,擾得他無法靜下心來。
他不得不我一次次打斷思緒,處理現(xiàn)實問題。最終他還是沒有寫完這篇小說,只寫了個題目而已。
這篇小說雖然是魯迅先生寫于1924年,距離現(xiàn)在快100年了,但至今讀起來還是讓人感慨萬分,生活從來就沒有變過。
關于《幸福的家庭》,這個青年作家是這樣構思的:
這是一對受過良好教育的夫妻,優(yōu)雅高尚,他們讀的書是大學教授們都推崇的《理想之良人》。
他們住的地方沒有戰(zhàn)亂,房租不貴,氣候宜人,交通便利。作家在現(xiàn)實中找不到這樣的地方,便用了一個虛擬的地方a城來代替。
當然,這個家庭非常富裕,房間很大,飯桌還鋪有雪白的暈布,上的第一道菜還是作家都沒吃過的貴重菜“龍虎斗”。
還有這對夫妻,沒有孩子,或者是挽一點要孩子。相敬如賓的兩個人,悠閑自在地討論文藝。
這完全是照著作家的現(xiàn)實家庭反著來的:
他的房間亂糟糟,床底下要塞滿一堆堆柴火,書架邊是疊的滿滿堆堆的大白菜。
他生活拮據(jù),妻子要為一分一毫和賣柴的販子討價還價,要心疼孩子打碎的煤油燈,要精打細算緊巴巴地過日子。
他有一個三歲的女兒,時常會用嘹亮的哭聲打斷他,而放下手中的筆去哄孩子。
他的伴侶也不是一個舉止優(yōu)雅的婦人,更像是叉著腰罵街的潑婦。妻子對著他的不再是婚前的溫柔的通紅嘴唇,變成了一對陰凄凄的眼睛。
是的,很顯然,這個青年作家的理想家庭,與現(xiàn)實家庭是截然相反的。
這個家庭不幸福的最本質原因是:貧窮。
物質上的困頓,是時時刻刻壓在作家心上的一塊大石頭。
他要養(yǎng)家糊口,這樣的大山壓在背上,卻一刻也不能停下來。他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還要計算柴火的價錢,還要去哄鬧騰的孩子。
生活中的不如意,像錘子一樣,一錘一錘打下來,不重但是卻一錘都沒落下。
生活里的瑣碎,像一塊橡皮擦,也一點一點磨去了生活和婚姻的光彩,攃去了眼里的笑意。
盡管現(xiàn)實跟理想有諸多差距,但生活還得繼續(xù)。好在這個作家,熱愛這個家庭。
他愛孩子,他會小心地抱起被妻子罵哭的女兒,耐心安撫,把她哄得開心大笑。他會為了孩子空落落的背影,而內疚沒時間陪孩子。
他在孩子身上看到了曾經的妻子的影子。我想,他是愛著他的妻子的。雖然妻子在他創(chuàng)作的時候,跑過來讓他劈柴;雖然妻子不再笑意盈盈看他,
誰的家庭不是充滿了大大小小的瑣事,大到生老病死,小到一日三餐。
兩個人在一起,怎么會沒有一點磕磕絆絆。如果再多加一個不安定的因素——孩子,那么不穩(wěn)定的家庭更是搖搖欲墜了。
幸福的家庭都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還有彼此的包容作壁壘。最終愛情會有的,面包也會有的。
-end-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