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前不久,劉德華因在演唱會上聲帶突發(fā)狀況,含淚向觀眾們致歉的事情一度引起輿論關(guān)注,網(wǎng)上詆毀與贊譽聲齊飛,年近花甲的華哥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作為曾經(jīng)的四大天王之首,劉德華早已不復昔日輝煌,爛片逐漸被歸到華哥的業(yè)務范疇。
業(yè)務能力尚未被質(zhì)疑的歌神張學友,演唱會成了中年人的懷舊陣地,被年輕人記住的方式除了“逃犯殺手”,還有那個鬼畜的表情包;舞王郭富城也走下神壇,迎娶十八線小網(wǎng)紅,活成了最接地氣的存在;而黎明的走音與發(fā)福,讓年輕人們開始質(zhì)疑四大天王的含水量。

時光無情,體面難求,與香港四大天王一起墜落的除了一眾港星,還有香港的黃金時代,然而用歷史的眼光看待時代發(fā)展進程,我們會發(fā)現(xiàn),正是天王“謀殺”了香港樂壇。

70年代的香港,經(jīng)濟發(fā)展進入加速階段,然而香港這塊土地花落誰家卻尚未明了,在這個充滿變動和未知的年代里,文化歸屬感成了稀有品,香港被扣上了文化荒漠的帽子。

這時年輕一代人的本土意識不斷高漲,國語歌與英文歌不再能滿足他們的口味,粵語歌曲開始受到了人們的關(guān)注。
要知道,在此之前粵語歌始終被安排在鄙視鏈最底端,在高雅的粵劇與前衛(wèi)的歐美搖滾樂的映襯下,用方言演唱的流行歌就好比東北二人轉(zhuǎn),被打上了低俗不入流的標簽。

直到寶藏男孩許冠杰以大學生歌手的身份出現(xiàn),粵語歌才看到了新希望。
作為香港第一代創(chuàng)作型歌手,1972年許冠杰以一首《鐵塔凌云》把粵語歌的level提高了一個層次,開啟了香港樂壇的新時代,《鬼馬雙星》《半斤八兩》等專輯火遍香港并沖出國門,在東南亞獲得大批粉絲,據(jù)說當時他的歌詞版權(quán)每個字開價一千元。

許冠杰還是第一個舉行個人演唱會的歌手,在他的帶領(lǐng)下,香港樂壇逐漸形成了完善的商業(yè)模式,許冠杰因此被稱為“香港流行音樂祖師爺”。
開山之路一鋪好,后生紛紛涌來,1978年開啟的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開啟了香港樂壇的鼎盛時代,許多經(jīng)典開始流傳下去經(jīng)久不衰。
而80年代是眾星爭奇斗艷的時代,這時出現(xiàn)了初代天王巨星,譚詠麟、張國榮與梅艷芳,而譚張兩大男神之爭成了80年代最熱鬧的八卦新聞。

自古腦殘粉害人不淺,在張國榮與譚詠麟兩兄弟私下里關(guān)系甚好的情況下,散發(fā)著裹腳布氣味的港媒開始挑撥離間,唱片店借勢運營,戲精粉絲們也因此展開了一場巔峰對決。
1986年張國榮以一首《與誰共鳴》打破了被譚詠麟壟斷的金曲獎,頒獎典禮結(jié)束后,上千譚迷挑釁榮迷,兩方打得頭破血流,張國榮被困在停車場六小時。
處于巨大的壓力下的兩位主角心生退意,譚詠麟宣布不再參加任何音樂比賽,張國榮選擇永久封麥,一場被大眾炒出來的爭霸鬧劇在兩敗俱傷的結(jié)局中告一段落。
巨星的隱退讓樂壇群龍無首,粉絲們一時沒有了精神食量,于是唱片業(yè)巨頭瞅準時機,紛紛力捧自己的新人歌手,“四大天王”即將誕生。

1992年香港電臺第二臺臺長張文新向媒體透露,今年舉辦的太陽計劃演出中會有四位重量級嘉賓同臺合唱,搞事情的媒體為了制造噱頭,用佛教中的“四大天王”稱呼他們,這就是“四大天王”名稱的由來。

一時間樂迷們亢奮起來,從此光明頂不再空蕩蕩,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齊聚,即將打造一場世紀對決,而這場演出中最大的懸念就是,誰是第四位天王?
彼時,出道近十年的劉德華已憑借《旺角卡門》提名金像獎,而上一年最火的電影當屬劉德華與吳倩蓮主要的《天若有情》,廣大影迷心中劉德華的白馬王子形象不可動搖。
除了影視,劉德華還憑借1990年的《可不可以》斬獲十大金曲獎,可謂是四大天王的頭號人選,這也是人們習慣把劉德華列為天王之首的原因。

在樂迷們心中,張學友有一位勁敵,那就是張學友,憑借優(yōu)質(zhì)的聲線與過硬的唱功,以1991年的一首《一顆不變的心》拿獎拿到手軟。
影壇也有張學友的一席之地,《旺角卡門》不僅成就了劉德華,也讓張學友獲得金像獎最佳男配角。這一年張學友能位居天王榜單在人們的意料之中。
黎明作為新生代師奶偶像以儒雅的氣質(zhì)取勝,成為萬千少女心尖的頭號夢中情人,此時正是他如日中天的時候。
在tvb從龍?zhí)谆斓街餮?,憑的不光是一張臉,歌唱事業(yè)的漸入佳境給黎明增添了不少形象分,1991年的《是愛是緣》大碟也是橫掃了各大榜單。

那么第四位天王到底是誰?這個問題引燃了所有粉絲的好奇心,人們紛紛化身福爾摩斯展開推理。
有人放出消息,第四位天王也許是李克勤。唱功出色的李克勤被視為譚詠麟的接班人,然而由于出道后太順,李克勤開始飄了,鬧出了飆車肇事等負面新聞,所以李克勤的可能性好像也不大。

還有人說,也許是梅艷芳的大弟子許志安,但問題就在許志安的顏值不太能打。
到了登臺那天,來的卻是郭富城,樂迷們一臉蒙逼,紛紛表示不服,這誰???

要說郭富城的走紅,跟香港什么關(guān)系,因此認識他的人也不多,雖然早年在tvb演過一些配角,但是真正讓他走紅的卻是一個臺灣的機車廣告。
而年輕時的郭富城,顏值超能打,而且擅長跳舞,活力野性,屬于香港樂壇不可多得的一股清流,很快被人們所接受,《對你愛不完》更是一唱就唱了幾十年。
在選擇天王這波操作上,唱片公司十分明智,最具代表性的四種類型被推上王位,影帝劉德華,歌神張學友,氣質(zhì)小奶狗黎明,霸氣小狼狗郭富城,擺在大眾眼前的是可甜可咸的選擇,總有一款是你的菜。

這場蓄謀已久的炒作,迅速戳中了吃瓜群眾的g點,大街小巷刮起了一股天王熱,沒為劉德華罵過張學友,沒替黎明黑過郭富城的,說出來都不好意思稱自己是香港人。

一塊石頭可能激不起多大水波,但相互成就的四塊石頭就會引起一場波濤,天王熱潮很快就沖出香港,吹向中國大陸,作為90年代香港樂壇的金字招牌,四大天王創(chuàng)造了粵語歌曲的巔峰時代。

全中國的城市與鄉(xiāng)鎮(zhèn)里,到處都是四大天王的海報,《吻別》磁帶被年輕人搶購一空,四個人誰最帥成了所有女生課后最熱愛的話題,郭富城發(fā)型被潮男們追捧,滿屋子的海報成了90年代的一道標志性風景線……

然而俗話說,盛極則衰,香港樂壇的頂峰時代在逐漸僵化的模式里開始走下坡路。朱耀偉在《詞中物——香港流行歌詞探賞》中說道:“我一直相信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STRONG>
整個90年代的金曲獎頒獎禮最受歡迎男歌手被四大天王壟斷11年,年度金曲也被張學友和黎明瓜分,四大天王收個了大半個娛樂圈的韭菜,其他歌手的發(fā)展空間被壓縮,新人很難成長,創(chuàng)作型歌手的不受重視,此時,內(nèi)地與臺灣的新生代偶像歌手卻不斷涌現(xiàn),這些都導致了香港樂壇后來的陽痿。

連傳奇樂隊beyond也曾表示,香港沒有樂壇,只有娛樂圈,流量早已被天王們瓜分殆盡,因此beyond后期逐漸把演藝中心轉(zhuǎn)移到日本以及東南亞等地。
互聯(lián)網(wǎng)隨著21世紀的到來也一并涌入了人們的生活,加之盜版光碟的大肆橫行,唱片產(chǎn)業(yè)早已不復從前。
而另外一邊,活躍了十幾年的四大天王,也紛紛疲軟下來,當香港樂壇英雄老矣、大勢已去之時,發(fā)現(xiàn)最大的問題原來是后繼無人。
四大天王的盛極一時,仿佛一場世紀末狂歡,人們享受著喧鬧帶來的快樂,卻忽略了埋在背后的諸多隱患,當曲終人散之后,回過頭來才發(fā)現(xiàn)香港樂壇早就氣數(shù)已盡。
--the end--
撰寫?:史小姐7號
插畫及版式設計 : 史小姐7號
轉(zhuǎn)載請完整復制并保留文末二維碼
合作請加微信號:efa2013
微博@極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