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在一些傳聞中,某些人自稱有第三只眼,當(dāng)然這些都是假的。然而,這也不禁令人好奇,是否存在真的擁有第三只眼的動物?
簡短答案:確實存在,但更常被稱為顱頂眼,僅出現(xiàn)在某些種類的蜥蜴、鯊魚、硬骨魚、蠑螈和青蛙之中。它通常不能像普通眼睛一樣看到東西,而是本質(zhì)上具有感光功能。
第三只眼的歷史
雖然人類擁有第三只眼睛的想法看似異想天開,但如果回溯人類遙遠(yuǎn)過去的進化史,那就有可能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當(dāng)我們的似魚祖先正在演化的時候,這個特點是一個分界點——在進化樹中的一個分支——我們把它保留下來。如果哺乳動物及其他脊椎動物沒有往對稱的方向進化,我們或許現(xiàn)在能用第三只眼來感知這個世界。不過,有些動物依然留有第三只眼,但這與其他眼睛的功能大為不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眼睛。
松果腺事實上,人類仍然有第三只眼的進化殘余,但它被深埋于大腦之中,被稱為松果腺——對于哺乳動物和脊椎動物的激素調(diào)節(jié)非常重要。對于人類而言,松果腺已不再具有感光的能力。在進化歷史的某個時刻,一些動物在在頭部進化出敏感點(顱頂眼),而另一些動物則沒有。
通過化石記錄可以看到,一些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在頭頂上長有一個小孔,第三只眼可能就位于此。這個小孔仍然可以在某些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骨骼結(jié)構(gòu)中看到,但它很早就在鳥類和其他哺乳動物中消失了。
雖然這個奇特的器官在哺乳動物中都已消失,但它們在某些蜥蜴、青蛙、硬骨魚、鯊魚和蠑螈中很常見。然而,它不能提供像普通眼睛一樣的功能。顱頂眼基本上只是頭上接受光的一個點,這意味著它對光線比較敏感——當(dāng)有東西經(jīng)過周圍環(huán)境時,就能察覺到光線發(fā)生變化。盡管有些動物擁有這種“第三只眼睛”,但它通常被一層皮膚覆蓋,很難用肉眼看到,并且比普通的眼睛要小得多。
動物最終都會失去第三只眼嗎?
很難預(yù)測未來進化的方向,總有一些物種的適應(yīng)能力比它們早已滅絕的表親更強,能幸免于難。例如,對于松果眼而言,大蜥蜴擁有最明顯的“第三只眼睛”,這是一種新西蘭獨有的古老蜥蜴。大蜥蜴進化自喙頭目,它們繁榮于2億年前的地球上,但現(xiàn)在已完全滅絕,除了這種蜥蜴之外。大蜥蜴的顱頂眼仍具有其原始功能,沒有理由使其消失。再次表明,自然選擇是非常不可預(yù)測的力量。
七鰓鰻在其他動物中,如七鰓鰻——這是地球上現(xiàn)存最原始的生物之一,它有兩個顱頂眼,一個來自頂葉,另一個來自松果體。由于其古老的特性,因而一些科學(xué)家認(rèn)為,這是所有“第三只眼”的原始方向,逐漸退化成只有一個,然后最終消失。
總之,確實有動物存在“第三只眼”,甚至是人類仍有“第三只眼”的進化殘余——只不過深埋于大腦之中。